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0月,创业板作为新兴资本市场一颗璀璨之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拉开大幕。定位于创新型、科技型、成长型的创业板市场,被称为“中国的纳斯达克”。我国的创业板作为一个古老民族对科技兴国的呼唤,它的诞生意味着资本市场将迎来空前的活跃和繁荣。但是创业板的创建,更多的聚焦点落在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身上,这些企业规模比较小,技术也不是很成熟、未来的市场发展前景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为此而对创业板经营风险不断增强不得不发人深思。目前对创业板的研究颇少,多数都还停留在规范性的研究阶段,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笔者认为采用一种性质有效的经营绩效评价方法对其经营业绩进行实证研究,无论从企业自身价值方面考虑还是从推动资本市场走强方面都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本文借鉴西方国家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选取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研究。其系统理论和模型的运用既包含了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又针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色选取对经营绩效有重要影响的非财务指标作为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笔者认为非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更有助于企业绩效长期的持续改善,对此本文更多的关注后者的重要性。本文在评价方法选用上,将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运用数理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将非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运用数理统计中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实证研究,然后将两模型分别运用到2011年7月《中国证券时报》颁布的“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强”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中,实证结果得出20家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对排名,进而对其结论作出对比和分析,提出建议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