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中国城乡有代表性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成熟事件的年龄、性别特征,提出中国人群青春期发育正常参考值和青春发育偏离的评价方法,探讨青春发育偏离对心理健康的危害效应及其可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研究一、研究二的研究对象来自我国东北(辽宁沈阳)、华北(天津)、华东(上海、安徽合肥)、华中(湖北武汉、河南郑州)、西南(重庆)、华南(广东广州)的城市和农村地区,选取的学校以小班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城乡中小学每个年级(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6.0~18.9岁汉族男女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体格发育指标(身高、体重)、青春期第二性征指标(女童乳房,男童外生殖器、睾丸容积,男女童阴毛)的客观检查,同时采用儿童抑郁问卷(Children Depression Inventory,CDI)评价抑郁症状。采用三种青春发动时相的评价方法:第二性征客观评价法、青春发育量表(PDS)得分主观评价法和自我感知主观评价法,探讨青春发育时相偏离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研究三选取安徽省蚌埠市某小学,开展体格发育、第二性征发育检查以及抑郁症状等问卷调查。在1~3年级中选出56名第二性征客观评价的青春发育提前女童,同时选取同龄(出生日期相差不超过2月)、相同BMI(相差不超过0.2kg/m2)、同班级、青春期发育适时的女童56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开展格罗宁根社会应激实验(Groningen SocialStress Test,GSST),并在社会应激实验前后,收集并检测4次唾液皮质醇水平,计算皮质醇增高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with respect to the increase,AUCi)。结果获得我国8个协作地区城乡30399名6.0~18.9岁儿童青少年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成熟事件的年龄、性别特征资料,其中男童15011人,女童15388人。男童外生殖器(11.24岁)和睾丸容积发育年龄(11.02岁)、女童乳房发育(9.18岁)和月经初潮年龄(12.43岁)较早,而我国男女童阴毛发育较迟(男:12.67岁;女:11.65岁)。肥胖男女童青春期发育显著提前;城市男童青春期发育启动显著早于乡村男童,而女童中这一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客观与主观评价的青春发育时相偏离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结果不一致,PDS得分与同伴标化两种主观方法评价的青春发育提前与女童抑郁症状风险的关联更显著。青春发育提前的男童抑郁症状显著高于发育适时的同龄男童,且这一效应在青少年早期表现的更加明显。自我感知的青春发育提前和青春发育延迟均可显著增加男女童抑郁症状的风险。青春发育提前的女童GSST结束即刻、GSST结束后20min以及皮质醇AUC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女童。无论青春发育提前或正常对照组中,有抑郁症状的女童皮质醇曲线下面积增长(AUCi)均低于无抑郁症状的女童。青春发育提前且无抑郁症状的女童皮质醇AUCi最高,青春期发育正常、有抑郁症状的女童皮质醇AUCi最低。结论获得的我国城乡男女青春发动重要时间年龄值可作为现阶段我国儿童青春发动时相评价标准。我国男女童青春期发育呈现出“启动早、速度慢”的特点;自我感知的青春发育时相提前和延迟是男女童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青春发育提前女童社会应激下HPA轴应激反应性增高,可能是青春发育提前女童抑郁症状易感性升高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