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呼唤与苍茫的追求——论20世中国文学“土匪”题材之流变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bo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土匪”二字,人们往往和杀人放火、烧杀抢掠等罪恶行径联系起来。但是进入文学视野中的土匪,却是性格复杂多变、人性深刻丰富的形象,以至于人们很难做出明确的定性和评判。相应的,作家笔下的土匪世界也是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那么,作家为什么选择“土匪”作为书写对象?作家选择“土匪"是基于哪些方面的思考?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尝试以“土匪”为出发点,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土匪题材”进行纵向梳理,对作品中的“土匪,做社会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分析,并且探寻创作此类题材作品的作家的心理诉求,以及此类题材呈现出来的社会历史内涵。 本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对“匪盗"做概念界定与意义阐述,主要介绍了“匪盗”的基本情况,划分为四个小节,分别从“匪盗”的定义、产生的根源和意义、“匪盗”的种类和“匪盗”的特点来概述“匪盗”的基本状况,为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梳理文学史中的“匪盗”题材作品以及对其做简要分析。本章把“匪盗”题材的作品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小节,分别对古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和当代文学作品出现的“匪盗”题材作品逐一梳理,并且对这些作品做简要分析,展现不同历史时期作家“土匪观”的异同。第三章是全文的重点章节,对“匪盗"题材作品做历史文化内涵分析,通过对此类题材作品做文本分析,分别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作家心理等方面大致归纳出侠义·梦想、漂泊·归根、英雄·戏谑、人性·善恶、暴力·血腥、生命·张扬等六个方面。通过对这六个方面进一步做深入阐述,可以看到此类题材的作品展现的社会文化内涵以及历史意义。 随着“匪盗”题材的影视作品不断见诸于荧屏,对“匪盗”评价的新一轮热潮席卷而来。本文从历史和文化角度出发探究这类题材存在的必然性和社会意义,并结合当下的讨论,具有社会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2岁的琳琳不仅吃饭让爸妈头疼,老是感冒也让爸妈烦恼。最近,琳琳就屡屡“中招”,感冒刚好两个星期又来了。妈妈只好带她去中医科。经过详细问诊,专家认为,琳琳的脾胃虚弱,是因为运化功能失调导致肺虚胃弱。在抵抗力低下时,气候稍变化就容易受外邪入侵而导致感冒。所以,专家提醒家长,要想孩子少生病,要重视小儿脾胃的呵护。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邓雪梅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当小儿感冒时,多是外邪
本课题属于词汇语义学的研究范畴,对语素意义的考察方法进行新的审视。本文采用语义场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利用义素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采用“组合”视角考
随着大家对幽门螺杆菌(Hp)的深入了解,现在越来越多体检机构都开展了有关Hp感染的检测,很多不幸感染Hp的朋友们都非常担心,医生也有不同的建议,有些人需要治疗,有些人定期复查就可以了。  Hp到底该不该杀  很多权威资料表明Hp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等严重疾病关系密切。在日本,胃癌的发病率高,要求凡是感染了Hp的人群都应根除。但消化科专家认为,中国所有感染者都进行Hp根除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