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首次将铁接触法除磷技术用于厌氧富磷上清液的处理。通过对模拟富磷上清液较长时间的试验研究,详细探讨了富磷上清液铁接触法除磷工艺的技术特点及性能优势。 试验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首次将铁接触法除磷技术用于厌氧富磷上清液的处理。通过对模拟富磷上清液较长时间的试验研究,详细探讨了富磷上清液铁接触法除磷工艺的技术特点及性能优势。
试验采用人工配制废水,选取碳钢/不锈钢两极体系,通过改变曝气方式、曝气强度、进水总磷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和pH值等,全面探讨了该工艺除磷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富磷上清液铁接触法除磷工艺在以下工况下运行,出水可达到MB(A<2>/O)工艺回流水要求(TP≤5mg/L)。曝气方式为间歇曝气,曝气/停歇时间比为2/1,且停歇时间不宜超过30min;曝气强度为13~15m<3>/(m<3>·h);进水总磷浓度为30~45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6~8h;进水pH值为7.0~8.2;阳极材料表面清洁频率可根据实际出水而定,约2~3周一次。在以上工况下运行,铁接触法除磷工艺出水总磷浓度平均值为3mg/L,平均去除率达92.27%:出水总铁浓度平均值为3mg/L。
同时,对污泥进行了成分与性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富磷上清液铁接触法除磷工艺产生的污泥经陈化作用后,其成分主要为FePO<,4>、FeO(OH)和Ca<,3>(PO<,4>)<,2>,各成分质量百分比分别为27.01%,65.52%和7.47%。污泥中有较高含量的磷和铁,可以对其回收利用,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对试验资料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灰色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除磷效果进行了预测,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82%。较好的预测效果为实际工程的运行控制提供了依据。
上述研究成果无论对急切的水环境保护,还是磷资源及铁资源的回收利用,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富磷上清液铁接触法除磷技术有着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在西部地区修建铁路时会遇到黄土,人们已经对黄土的工程性质作了一些研究,对黄土的湿陷性、结构性都已有了一些结论。本文主要研究在修建铁路时影响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的因素
流变是堆石料的一项基本特性。目前,面板堆石坝中有关流变的工作开展得相对较少。随着面板堆石坝的发展,坝体堆石的流变特性越来越受到技术人员的关注。本文结合在建的水布垭面
本文以试验为基础,研究了纤维亲水改性的方法和影响因素,并着重探讨了以亲水改性纤维作为滤料的长纤维附聚式除油反应器处理含油废水的特性。 首先,选取六种试剂对纤维滤料进
网架结构是一种空间轻量结构体系,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这种结构不仅受力合理、整体刚度大、稳定性好,而且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工期短,可以提供优美的
车桥振动问题是车辆和桥梁两个动力系统耦合振动的问题,与很多因素有关。为把握桥梁结构动力响应特性,须研究与车桥振动相关的各种因素。基于车桥耦合振动原理,将车桥振动系统分
目前,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和连续刚构桥横截面绝大部分为箱形截面,且以单箱单室截面居多。近年来为满足通行量的需要,箱梁截面越来越宽,为满足通航净空、美观功能以及符合
地震动(Earthquake Motion)、地震需求(Seimsic Demand)和抗震能力(Seimsic Capacity)是“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PBEE)理论的三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工厂机器、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大吨位、高转速、大功率的动力机器也日益普及。在享受工业进步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各种工程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工程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的高速发展,交通荷载所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诸多学者对交通荷载作用下饱和粘土的强度特性和变形特性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往往都停留在宏观
框架-抗震墙结构兼顾建筑使用空间大、结构整体性好和抗侧刚度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随着高层建筑优化理论的发展,结构工程师在实际工程中更加注重结构的抗震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