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拟通过三个试验来研究饲喂蛋白质饲料原料(豆粕、菜粕和棉粕)和碳水化合物饲料原料(玉米、稻谷、麦麸和米糠)替代部分基础日粮精料后,宣汉黄牛瘤胃固相粘附微生物的数量及细菌区系的变化。试验一不同蛋白质来源饲料对宣汉黄牛瘤胃固相粘附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用4头健康且体重相近(408.56±10.47 kg)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宣汉黄牛,采用4×4的拉丁方设计,共四期,每期10 d(预饲7d,采样3d)。分别饲喂以豆粕、菜粕和棉粕替换基础日粮精料15%的日粮。晨饲后1h、3h、5h、7h和9h通过瘤胃瘘管采取瘤胃固相内容物,采用PCR技术分析瘤胃固相粘附微生物相对于瘤胃总菌16 S rDNA的含量。结果表明:1)豆粕组嗜淀粉瘤胃杆菌的数量最高,显著高于棉粕组(P<0.05);2)菜粕组原虫、黄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数量均显著高于豆粕组和棉粕组(P<0.05);3)棉粕组真菌、溶纤维丁酸弧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和牛链球菌的数量均显著高于菜粕组和豆粕组(P<0.05)。试验二不同碳水化合物来源饲料对宣汉黄牛瘤胃固相粘附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用5头健康且体重相近(409.28±12.86 kg)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宣汉黄牛,采用5×5的拉丁方设计,共五期,每期10 d(预饲7 d,采样3 d)。分别饲喂以玉米、稻谷、米糠和麦麸替换基础日粮精料20%的日粮。晨饲后1h、3h、5h、7h和9h通过瘤胃瘘管采取瘤胃固相内容物,采用PCR技术分析瘤胃固相粘附微生物相对于瘤胃总菌16 S rDNA的含量。结果表明:1)玉米组除瘤胃真菌显著低于稻谷组和麦麸组(P<0.05)外,原虫、产甲烷菌、白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嗜淀粉瘤胃杆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和溶淀粉琥珀酸单胞菌的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2)谷物类饲料组的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糠麸类饲料组(P<0.05)。试验三不同来源饲料对瘤胃固相粘附细菌区系的影响采用试验一和试验二的DNA样品,采用PCR-DGGE技术比较不同饲料下宣汉黄牛瘤胃固相粘附细菌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1)菜粕组瘤胃固相粘附细菌的多样性最高。2)测序分析发现,各组的共性细菌主要属于乳酸菌、未培养拟杆菌、未培养芽孢杆菌属和一些未培养瘤胃细菌。玉米组和麦麸组没有的条带属于未培养的厚壁菌,豆粕组的特异条带属于链球菌属。综上,不同来源饲料显著影响瘤胃固相粘附微生物的数量和细菌区系。其中,蛋白质饲料中,棉粕显著促进瘤胃固相粘附蛋白分解菌的增殖,菜粕显著促进瘤胃固相粘附纤维降解菌群的增殖;碳水化合物饲料中,玉米对瘤胃固相粘附微生物的促进效应最好;蛋白质饲料对瘤胃固相粘附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大于碳水化合物饲料;测序发现,瘤胃固相粘附细菌主要属于乳酸菌、未培养拟杆菌、未培养芽孢杆菌属和一些未培养瘤胃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