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是当今燃煤电厂最常使用的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借助于适当的催化剂在SCR装置对烟气中Hg0进行氧化使其转化为Hg2+可实现烟气中的汞在现有的除尘和脱硫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是当今燃煤电厂最常使用的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借助于适当的催化剂在SCR装置对烟气中Hg0进行氧化使其转化为Hg2+可实现烟气中的汞在现有的除尘和脱硫过程中有效脱除。凹凸棒土(ATP)以其优良的理化特性作为本实验中催化剂的载体。本文探究了Mn-ATP和Mn-Ce-ATP的脱硝脱汞性能,针对Mn-Ce-ATP研究了O2、NO、SO2、空速以及多烟气条件对催化剂脱硝和汞氧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表征手段分析催化剂脱硝脱汞的机理。(1)本文从不同的Mn负载量、反应温度、烟气条件考察了Mn-ATP的脱硝脱汞活性。实验数据表明8%Mn-ATP在250℃表现出最高的脱硝效果,而8%Mn-ATP和10%Mn-ATP均在250℃表现出最好的脱汞效果。烟气中SO2的存在会抑制Mn-ATP的脱硝和Hg0的氧化且SO2对催化剂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逆的。通过表征结果发现Mn的掺加会使催化剂的孔容、孔径和比表面积下降,Mn活性物质主要是以颗粒的形式聚集在催化剂表面,Mn负载后ATP原有的纤维状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Mn负载在ATP上主要以结晶相MnO2的形式存在。在8%Mn-ATP脱汞前后对比发现晶格氧含量减少且MnO2被还原为Mn2O3。说明催化剂中增加的晶格氧和MnO2是其具有良好脱硝脱汞性能的主要原因。(2)为提高Mn-ATP的抗硫性,研究了不同Ce负载量、反应温度和多种烟气条件对8%Mn-Ce-ATP催化剂脱硝和脱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Ce的掺加对Mn-ATP在250℃时的脱硝脱汞活性的提高最明显。Ce掺加之后SO2对催化剂活性的抑制作用被削弱,且在停止SO2通入后效果有一定的恢复。研究发现NH3和NO都会抑制催化剂对Hg0的氧化能力,但是O2的存在会削弱NO对催化剂的影响,同时NO和NH3同时存在是也会削弱这种影响。高空速(7.5×105h-1)会影响催化剂的脱汞效果。结合BET、XRD、SEM和XPS的表数据,结果发现Ce的掺加会进一步减小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催化剂中Oα的含量和Mn4+的占比得到提高。Mn和Ce在催化剂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MnO2和CeO2,在催化剂脱硝脱汞过程中MnO2和CeO2同时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基于快速多极子边界元法构造了一个数值波浪水池。使用四阶龙格库塔法作为时间步进工具以准确获得每一步的速度势和波面抬升,使用加速度势同时计算物体运动与受力,并
当前,智能制造已成为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在传统的车用空调生产车间中,氦检漏设备作为其中的重要检测设备,存在着数据采集困难,设备互操作性差、远程监控困
硬件和功能相绑定的特点使得传统网络静态僵化,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近几年来,学术和产业界依托硬件虚拟化技术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新型网络架构,旨在解决该问题。智慧协同网络是其中一种,由北京交通大学提出。在智慧协同网络中,组件被定义为完成数据转发、采集等功能的网络部件,分为物理组件和虚拟组件;族群被定义为提供完整网络功能的一类组件集合;族群编排被定义为一种创建、删除和管理族群的机制,它是智慧协同网络
近些年,空分行业伴随着行业内部大型企业的并购和联合,以及全球气体市场需求持续下行,竞争态势日趋激烈,作为专门生产空分设备的制造工厂,面临着严酷的挑战。在这样的市场大
沥青混合料因为其良好的路用性能和使用性能以及便捷的维护方式,在高速公路中使用广泛。沥青混合料是由沥青、矿物粉末、骨料等材料组成的多样复杂的复合材料,在不同力学条件
近年来国家对建筑产业化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了地震作用下节点受力特点和节点施工可靠性、便捷性,在遵循“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抗震
在地震勘探中,一个十分关键的任务就是地震资料的解释,其中三维地震数据中地质异常体的识别十分重要。尤其是盐丘的识别,对研究者们理解盐构造、建立地震偏移速度模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自动化的方法已经被应用到计算盐丘属性和提取盐丘边界过程中,但盐丘的解释识别仍然是个耗时耗力的工作。传统的方法基于物理原理、几何构造等派生出地震属性,但是这些属性可能无法完全表达包含噪声且地质特征复杂的真实地震数据
地铁因具有快速、客运量大等优点正逐渐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主要手段。地铁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杂散电流与其所处环境中的氯离子共同引发了钢筋的锈蚀,导致地铁钢筋混凝土
由于古镇旅游热潮的出现,盲目的建设使传统古镇的开发和古镇景观设计规划中出现了严重的“趋同”现象。在地域特色的发掘与保护上,以及在传统古镇景观规划的打造中,没能更好
环锭纺是目前主要的短纤维成纱方式,其品种适应性广,可纺纱支多,但成纱毛羽较多一直是个问题。纱线毛羽较多会影响后续织造工序,并造成织物的质量等级下降。为减少纱线毛羽,本课题建立了一种“液膜纺”纺纱方法,并研制出液膜纺装置。该方法是在环锭纺细纱机的前罗拉钳口和导纱钩间加装一个液膜纺装置,装置末端始终悬挂一个液珠,由前罗拉输出的纱线从液珠中间穿出,因为液珠与纱线不会润湿,液珠内部会形成一个液膜孔道,此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