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景观分析与评价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ao61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街区是经各省、市、或自治区人民政府核定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能够较完整真实地体现传统风貌的历史地段。历史街区见证了城市悠久的历史变迁,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物质载体。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的文化特色却在不断衰退,如何推动历史街区等城市人文景观的发展,是当前景观学科探讨的话题。江苏省镇江市是1986年批准通过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目前,镇江市的历史街区正处于积极的建设阶段,对镇江市最具代表性的三条历史街区进行景观调查与评估,不仅能更好的认知本地区历史街区的景观现状,还能为推进城市建设,带动地方活力起到重要作用。本文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分析历史街区景观的特殊性,构建了以建筑环境、景观环境、功能设施、旅游开发、域内活动、人文体验为核心指标的历史街区景观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发放专家问卷,确定各级评价因子权重,结合大众问卷的形式,将评价体系应用于镇江市西津渡、伯先路-京畿路段、大龙王巷三条历史街区上,得出了镇江市历史街区的景观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显示,西津渡、伯先路-京畿路段、大龙王巷三条历史街区的景观评价等级依次属于较好、较好、中等的水平。评价分值与实际调研情况相吻合,西津渡(4.0267)>伯先路-京畿路段(3.5764)>大龙王巷(3.3406)。景观评价的各项指标能够较好反馈出不同街区的景观特征,证实了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可靠性。基于景观评价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镇江市历史街区景观更新的优化策略,以期为镇江市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增材制造技术是以数字化三维模型为基础,通过将材料逐层堆叠成型的新兴制造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善于快速实现个性化定制。其中,面曝光固化成型工艺在光固化成
作者对哈耶克法治理论是否存在转换问题,以及在确认哈耶克法治理论存在着重大转换的基础上,对哈耶克法治理论中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前者将关注哈耶克法治国中的核心原则即”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正式确立了史料实证素养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史料实证素养在五大核心素养中地位非常重要,是诸素养达成的必要途径。落实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教育目标,课堂教学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但是,目前一线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问题急需解决。文章在整理学界现状后对史料、史料实证素养的含义
本文以日本、泰国、越南、巴西、孟加拉、摩洛哥共六个国家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考察普通话阳平的声调发音问题。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发现,部分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学习者单字阳平调发音比母语为有声调语言的学习者更好,母语为有声调语言的学习者对语流中阳平调的把控比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学习者更好。泰国和越南学生的声调偏误有共性和个性,以上两国学生容易将阳平发成凹调,此现象在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中学英语学情调查的重点应是学生英语基础、话题语用能力;在调查时应有明确的调查目的说明和设计框架,要注重话题语用能力,要聚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