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传输型便秘的诸多发病机制相关因素的研究中,胃肠慢波始动细胞—Cajal间质细胞的作用受到重视,其细胞表达受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及其配体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调控。研究发现,Cajal间质细胞在慢传输型便秘结肠中发生表型转化[59],如何使发生表型转化的Cajal间质细胞通过重建c—kit信号通路实现表型逆转,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因泻药性结肠是慢传输型便秘的一种重要类型。动物实验多以泻药性结肠动物模型做为研究对象,并使用c—kit抗体标记ICC,以揭示其相关发病机制。由于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药物治疗疗效不确切,手术治疗不良反应难以避免,成为疑难病,针灸治疗便秘有效但缺乏规范性的研究,更没有对Cajal间质细胞表达途径调控的研究。本研究采用新的功能性疾病诊断标准—罗马Ⅲ诊断标准筛选功能性便秘,参考现代临床分型依据进行临床分型,观察针灸治疗泻药性结肠的疗效特点,验证其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并为泻药性结肠患者消除泻药依赖,避免手术提供临床依据。在动物实验上,以泻药性结肠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针刺从核转录水平与翻译水平调控Cajal间质细胞的作用特点,为针刺治疗以Cajal间质细胞减少为背景的慢传输型便秘及其它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奠定理论基础。目的:1.验证自拟针刺处方治疗泻药性结肠的疗效,为临床针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提供依据。2.揭示针刺对泻药性结肠中c-kit、SCF蛋白与基因表达调控特点。方法:1.临床治疗:以泻药性结肠患者为观察对象,以“支沟、天枢、足三里、照海”为主穴,进行针刺治疗,观察患者便费力程度、便质、便意感、排便频率、便量等便秘相关症状积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AC-QOL)积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积分,4周为1疗程,观察不同疗程治疗前后的差异。治疗结束后第4周、12周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2.实验研究:112只成年SD大鼠随机抽取12只做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00只用大黄小剂量递增灌胃造成“泻药性结肠”模型,60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针刺组、针药结合组、药物组、假治疗组。筛选10只结肠传输速度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的大鼠做为特别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与特别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针刺组针刺“足三里、照海”,药物组以西沙必利灌胃,针药结合组采用针刺结合西沙必利治疗,假治疗组采取固定与生理盐水灌胃。治疗14天后,观察各组间的粪性状、首粒黑便时间的差异,并比较各组结肠c-kit、SCF蛋白表达,及c-kit mRNA、SCF 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1.临床研究:治疗后排便基本情况明显改善,表现为费力程度下降,便意感增强,排便频率增加,粪便量增加。组间比较,费力程度:χ2=46.774,P=0.000;便质:χ2=6.513,P=0.164;便意感:χ2=28.773,P=0.000;排便频率:χ2=30.283,P=0.000。粪便量:χ2=25.715,P=0.000。生活质量积分(χ±SE)治疗前为83.52±4.46,治疗后为49.91±3.70,前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5.979,P=0.000;症状自评积分(x±SE)治疗前为50.91±6.01,治疗后为31.09±4.08,前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792,P=0.000。疗效比较以治疗3个疗程者最优。相关性分析发现,随访复发与便质呈负相关,r=-0.469,P=0.001;与症状自评积分呈正相关,r=0.475,P=0.001;与疗程呈负相关,r=-0.368,P=0.012。2.实验研究:针刺组、药物组、针药结合组、假治疗组均可使首粒黑便时间缩短,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在粪含水比、粒均湿重上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药结合组比空白对照组首粒黑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粪粒大小较正常对照组小,P<0.05;药物组粪含水比较正常对照组少,粪粒大小较正常对照组小,P<0.05;假治疗组较其它各组粪粒大小明显增大,P<0.05。针刺组可以明显提高结肠c-kit、SC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针药结合组在两方面均不及针刺组,药物组更次。在蛋白表达上,针刺组结肠c-kit蛋白表达、假治疗组SCF蛋白表达均超出正常对照组,但不高于特别对照组。特别对照组在长期服用大黄后排粪形态仍然较好,首粒黑便时间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c-kit、SCF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mRNA与正常对照组最接近。结论:1.针刺治疗STC有效。2.针刺治疗泻药性结肠应以3个月为基本疗程。便质和患者的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是保证疗效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3.针刺治疗STC疗效优于西沙必利和针刺结合西沙必利。4.针刺可以从核转录水平调节以ICC减少为背景的STC,使其结肠SCF、c-kit蛋白表达在生理范围内提高。5.针刺结合西沙必利在提高STC大鼠结肠传输速度上有明显的优势。6.西沙必利对针刺在提高ICC表达的转录、翻译水平有抑制的可能,针刺结合西沙必利提高泻药性结肠结肠传输速度是通过其它途径实现的。7.大鼠结肠c-kit、SCF对大黄的反应有内在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