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殿前都点检比较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041294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检”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南北朝时期,此后在隋唐五代时期也屡次出现,其中最早是以动词作为主要形式。虽然在唐朝乃至五代的后唐时期都有以“点检”命名的军事官职出现,但多是兼职,地位并不重要。然而随着后晋大内都点检、后周殿前都点检的相继设置,不仅两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也为辽金殿前都点检产生深远影响。殿前都点检,经历了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它虽始设于五代后周的世宗时期,但并没有在中原政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到北宋初年,随着赵匡胤“点检作天子”闹剧的上演而匆匆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在历史的演进中,它却阴差阳错地被辽朝和金朝先后借鉴、改造,成为带有浓郁本民族特色的重要官职,并在各自政权的发展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两者在比较之下,存在有诸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其他文献
期刊
作为近代国际利益纷争的焦点,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极具依附性,而美国积极参与瓜分东北地区的侵略行径,与各国在东北棉业市场展开激烈竞争,进一步凸显了东北地区重要的战略位置以及棉业贸易的特殊性。1861年营口地区开埠通商,东北与关内贸易总额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外国机构不断设立,资本主义国家对东北市场大肆倾销商品,美国对东北地区棉纺织贸易渐次展开。初期由英国棉布垄断市场,而后美国利用原料及价格优势,与英
学位
期刊
清代的京畿地区主要由步军统领衙门、五城御史与顺天府衙门共同管理社会治安,辅以保甲制度,可以说京畿地区的社会管理非常严密。然而,京畿地区仍然出现多种社会犯罪现象,有些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