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是一类非常严重的疾病。近20年来,随着主动脉腔内器具的发展,患者能够通过微创的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使得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是,经过长期的随访,我们发现移植物在血管内的永久存在会导致一系列的中远期并发症,这可能与移植物与主动脉管径不匹配引起的长期不良相互作用相关。目的本研究希望利用3D打印技术快速定制主动脉腔内移植物。通过对支架进行体外径向力测试评估移植物的在体内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我们设计出不同构型的主动脉Z型支架环数字模型。我们选用了聚乳酸和尼龙作为3D打印的材料,并将数字模型分别导入相应的3D打印机中,成功制备获得支架环。利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可以直接在支架环上进行覆膜。通过测量支架丝直径大小评估3D打印精度。通过拉伸试验,我们检测得到3D打印材料和静电纺丝覆膜的材料属性。利用径向力测试,我们获得不同直径下的支架环径向力的大小,从中我们筛选出最佳构型的支架环用于主动脉腔内移植物的制备。结果经测量,3D打印制备的支架环精度与数字模型相一致。聚乳酸材料的杨氏模量为1272.8±9.7MPa,拉伸强度为55.2±1.5MPa,断裂拉伸应变为6.2±0.6%。尼龙材料的杨氏模量1099.4±35.0MPa,拉伸强度为47.9±1.4MPa,断裂拉伸应变为21.0±2.8%。静电纺丝覆膜的杨氏模量为1.2±0.2MPa,拉伸强度为6.4±1.7MPa,断裂拉伸应变为347.5±41.0%。在径向力测试中,我们发现聚乳酸支架环的径向回复力强于尼龙支架环的径向回复力。当聚乳酸支架环的构型为高度20mm,波数8个,丝直径为1mm时可以得到最大的径向回复力。在直径为20mm时,仍有3.0±0.1N的径向回复力。结论通过3D打印技术和静电纺丝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完成主动脉腔内移植物(覆膜支架)的构建。经体外径向力测试,可以优化得到最强径向回复力的支架环构型。我们可以根据这种构型3D打印制造出不同长度,不同直径的主动脉腔内移植物,实现移植物的个体化快速定制,减少移植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