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但是与之俱来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雾霾等恶劣天气的频繁出现、煤炭等非可再生资源约束趋紧、农村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等,都是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后果。因此,人们在开发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开始认识到自身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并试图去改变这种现状。人类对自身行为的认知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催生了生态文明。进入21世纪,农村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环境质量状况每况愈下,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桎梏。因此,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全面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农村的生态危机,消除制约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污染因素,促进“三农”工作提质增效。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是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同时不对自然环境和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构成危害,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惠共生、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与生态伦理的思想“不谋而合”。而优化生态伦理则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条件。因此,以生态伦理思想作为理论基础研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更能从生态和谐的角度凸显农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目标意义,然后以肥城市为例进一步阐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经验启示,最后从不同角度探析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路径。通过从生态伦理的角度研究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课题,既有利于丰富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也可以为政府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农民选择合理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根据前期的实践调研和理论积累,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第二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农村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生态伦理的基本理论以及生态伦理思想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价值。第三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目标意义,主要阐述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提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要意义。第四章肥城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状况部分,主要介绍了肥城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研究价值,分析了肥城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得出了肥城市在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启示。第五章探析了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