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分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三个层次。思想文化是文化中的最高层次,以精神状态存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西方思想文化外向、活跃,强调个人自由,渴望自我超越。中国思想文化内敛、稳重,强调集体主义,重视道德伦理,中国和西方思想文化的特点截然不同。中西间的文化交往开始的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交往的最好鉴证。近代以来,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被迫对外开放,西方思想文化涌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先进知识分子号召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不断展开,中西思想文化在近代不断碰撞融合。建国初期,由于意识形态差异和冲突,中西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很少,交锋十分激烈。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对外交往的大门打开,中国开始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中西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不断升温。80年代末,由于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中国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动乱,中西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受到很大影响,交锋再次活跃。进入新世纪,中西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出现新特征。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中国思想文化影响力不断提高,“西强我弱”的局面开始扭转,中国开始承担起促进中西思想文化交流交融的重任。在中西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中国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在学习西方的同时,我们缺乏对中国思想文化的保护,缺乏国际话语权的有力支持,这使得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受到威胁。同时,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缺乏创新,在同西方思想文化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意识形态安全,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努力争取国际话语权,加强思想文化创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思想文化的不断发展。从中西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历史过程看,交流交融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之势,是中西思想文化关系未来的主要走向,符合思想文化发展规律。但是,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中西思想文化交锋不可避免,并将长期存在。我们在不断促进中西思想文化交流交融的同时,必须要更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