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世纪里,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反思历史,对毛泽东和邓小平这两位历史伟人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毛泽东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是深化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本文仅就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当代中国国际战略的历史演变过程。当代中国国际战略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从毛泽东时期的“一边倒”、“两个拳头打人”、“一条线”、“一大片”战略到邓小平时期的“不结盟”、“不当头”战略的演变过程。从这一演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与邓小平在制定国际战略时所依据的目标是不同的,毛泽东的国际战略目标除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等国家利益外主要是防止帝国主义战争,保卫世界和平,支援各国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和推进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期邓小平的国际战略目标则除了维护国家利益外主要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和平发展的最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二部分分析论证了邓小平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共性。第一,反对霸权主义。虽然邓小平与毛泽东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国际战略思想上也各有侧重,但就反对霸权主义这一点上,他们是始终一致的。反对霸权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次,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是对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争取和平不仅是世界人民的需要,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第二,坚持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宗旨。从新中国诞生的第一天起,毛泽东就将独立自主作为新中国对外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几十年中,无论形势多严峻,压力多大都始终没有放弃。邓小平在继承了毛泽东这一思想的基础上,赋予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即实行真正的不结盟。第三,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建国以来,在我国的国际战略中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都对国家利益极为关注,都将捍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中,毛泽东将国家安全利益放在首位而邓小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前提下,把国家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致力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第四,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和对外政策,最早是由列宁提出来的。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列宁的“和平共处”政策主要是针对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毛泽东在继承了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基础上,将其发展为具体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并将这一原则的适用范围扩展到相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将其运用到解抉一个国家内部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解决世界上的争端提供了一个新方法。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完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接受,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着重论述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首先,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纠正了毛泽东关于“战争与革命”的观点,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其次,邓小平发展了毛泽东对外开放的思想。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出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观。第三,邓小平发展了毛泽东的国际战略策略思想。针对新的国际局势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的新的国际战略策略思想。最后,邓小平在国际战略思想上超越了毛泽东的理想主义局限,克服了毛泽东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对第三世界观念上的理想主义,使我国的国际战略更加符合中国当代的实际,开辟了中国外交思想史上现实主义国际战略的新时期。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中的现实主义主要表现在他在处理国际问题时,将原则性与灵活性成功地结合起来并具有高度的务实性。 通过对邓小平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毛泽东与邓小平作为我国两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根据各自所处的国际环境与各自所面临的国内建设任务的不同,制定了各有侧重的国际战略,形成了具有他们自己独特风格的国际战略思想。对这些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这将有助于我们探索我国国际战略思想中的一般规律,从而能够为我国当前国际战略和外交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