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丹蒌片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运重建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目的:观察丹蒌片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运重建患者心室重构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就诊的88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运重建的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其中治疗组(n=44例)接受丹蒌片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n=44例)接受安慰剂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并分别进行90天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心脏彩超评价心功能情况(左室舒张末直径、左室收缩末直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排量等)、NYHA心功能分级评估以及冠心病中西医生存质量评价。结果:完成随访患者共83例(94.32%),失访患者5例(5.68%),其中治疗组失访2例(4.54%),对照组失访3例(6.82%),平均随访时间91.2±5.1天。2组受试者基线水平一致,具有可比性。经过治疗后,2组受试者心脏彩超的各项参数均有改善;与随机分配至对照组的受试者相比,服用丹蒌片受试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改善幅度更大(平均变化率比较p均<0.05),但是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心排量的变化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YHA Ⅰ级受试者的比例逐渐增加,NYHA Ⅱ-Ⅲ级受试者的比例则逐渐减少。丹蒌片组在治疗90天后NYHA分级改善状况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冠心病中西医结合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高(p<0.05);接受丹蒌片治疗的患者在中医症状、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等3个维度以及总分改善更为显著(p均<0.05),在活动受限方面与安慰剂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蒌片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干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运重建后患者,可改善心室重构以及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第二部分丹萎片及其组分对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影响目的:细胞外基质蛋白的重塑是心室重构的病理生理基础。心肌成纤维细胞在心肌细胞外基质沉积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心室重构主要的效应细胞。其增殖特性及功能的变化是心肌结构改变的决定因素。临床研究表明丹蒌片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但是其对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观察丹蒌片及其组分对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其延缓心室重构的分子机制。方法:ISO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半定量分析心肌胶原纤维。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及差速贴壁法进行心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心肌成纤维细胞纯度;用3H胸苷的吸收率、DNA含量测定以及Ki-67抗原表达三种方法定量分析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率。免疫荧光染色、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实时定量RT-PCR分析编码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纤连蛋白和弹性蛋白mRNA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分析Ⅰ型、Ⅲ型胶原、纤连蛋白和弹性蛋白可溶性前体的表达水平。使用转录抑制剂(二氯苯核苷)评价相关基因稳态性。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心肌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因子TGFβR1/Smad磷酸化水平。通过使用信号途径特异性抑制剂,采用qRT-PCR、蛋白免疫印迹、同位素标记法以及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探究影响弹性蛋白表达的信号通路。结果:丹蒌片能够明显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左室增大、梗死心肌的炎症反应和心肌胶原纤维的沉积。丹蒌片有效组分(丹参酮IIA)能够显著抑制离体培养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丹蒌片有效组分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Ⅰ型、Ⅲ型胶原和纤连蛋白RNA及其可溶性前体的产生;同时增加了弹性蛋白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基因稳态性相关检测表明丹参酮IIA干预后使Ⅰ型、Ⅲ型胶原和纤连蛋白的mRNA半衰期缩短,而使弹性蛋白mRNA半衰期延长。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丹蒌片有效组分能够抑制TGFβ1R. Smad2和ERK1/2MAPK磷酸化以及Smad4核转位,即抑制纤维化相关的TGFβ/Smad信号通路。另一方面,放射素标记法和免疫荧光染色证明了丹参酮IIA成比例的增加不溶性弹性蛋白纤维的沉积。在离体培养的人类心脏成纤维细胞中,特异性GPER受体抑制剂G15以及PKA抑制剂H89,从基因、蛋白等多个水平阻断了丹参酮IIA诱导的弹性蛋白合成,这表明GPER/PKA/CREB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该过程。结论:丹蒌片延缓了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进展。其有效组分从转录和翻译水平降低了胶原纤维的表达,其机制可能在于抑制了TGFβ/Smad经典和/或非经典的信号转导通路。另一方面,丹蒌片有效组分从基因、蛋白水平增加了弹性蛋白的表达,其分子机制可能在于激活GPER/PKA/CREB信号通路。抑制胶原蛋白的沉积,防止了梗死后损伤心肌的僵硬,弹性蛋白的沉积使得心脏弹性收缩力增加,进而有效地阻止了梗死后心功能障碍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