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转干部就业安置制度是我国军事制度的重要一环,也是保障军人利益的一项福利性制度,旨在为退伍转业军官职业角色转变提供保障,保障其转业后的生活水平稳定。2001年,个人自主择业与政府计划分配相结合的转业安置方案的推行,大大提升了军转安置工作的灵活性,进一步拓宽了安置渠道,使得大批军队干部转业到适宜的岗位,为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继续发光发热。但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军队建设的不断发展,这一安置办法在政策制度和贯彻执行层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给军队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带来了严重的阻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防军事建设的健康、平稳推进,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析当前我国军队转业干部就业安置的现状,找出存在的突出矛盾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案,对于推动我国军队转业干部就业安置制度的持续完善和优化,拓展未来中国社会与政治发展的新视野,有着相当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全文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写作,第一部分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价值意义、该领域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与方向,文章的基本脉络和中心内容、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特别之处。第二部分重点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军队转业干部就业安置的基本特征与原则、重要性。第三部分首先从战争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适应发展阶段、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调整改革阶段系统分析了我国军队建立八十多年来军队干部转业安置制度的变革;然后找出当前军转干部就业安置主要存在计划分配安置方式难以到位、自主择业安置方式不受欢迎、安置现状与军转干部择业愿望反差较大等问题;最后从新旧体制的摩擦及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宏观就业形势的影响及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自身条件有限及择业观念陈旧、以及政策制度不配套及应对措施不健全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第四部分则提出我国军转干部就业安置制度优化和完善的可行性路径:一是建立集中统一的军转管理体制;二是推动军官职业化道路的形成;三是完善军转安置法律法规体系;四是建立健全军转安置的配套制度;五是提高军转干部自身的综合素养,以期对将来我国军转干部就业安置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