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由起初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开放式教育转变。校外活动场所作为社会教育的必要机构是开展素质教育主要平台,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同时国家出台了的相关政策和条文,支持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全国掀起了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高潮。我们似乎看到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明天。但是,着眼于当下大部分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无论是数量上,规模上还是环境建设上都难以满足全国2亿多青少年校外活动的需求。  目前国内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场所研究相对较少,多数是场所运营及管理、政策方面。研究缺乏普适性与实践性,且缺少对青少年心理、场所环境等方面的关注,造成了场所建设与时代发展趋势脱节的现象。  本文即是以此为突破口,以校外教育建筑为研究对象,以校外活动场所的建筑空间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大连市区内校外活动场所的实地调研及国内外优秀案例的分析,挖掘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优点与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环境行为学、儿童心理学等科学知识总结出青少年校外场所的类型、管理模式、空间构成、空间布局形式、空间设计原则、空间特征以及主体行为与空间领域的关系。积极构建一套多层次、多角度、完整的校外活动场所建筑空间特征理论。初步探寻适合我国新型教育模式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建筑的设计理论,借以探索未来校外活动场所设计的理想模式。  本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特点,希望能对未来关于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研究和建设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对建筑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