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大了诉讼证据的范围,丰富和发展了证据规则的内涵,同时也使得证据的收集和审查面临新的挑战。测谎技术在司法实践中在查明案件真相、提高诉讼效率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国内外对测谎技术的使用、测谎结论的法律地位争议较大,未能形成一致意见。测谎技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法律未对其进行规范,因此测谎结论的证据属性、测谎技术的使用范围等都是空白,这使得测谎技术的适用无法可依,同时也严重制约了测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明确测谎结论的法律地位,建立测谎技术的法律规范,对于推动我国程序法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测谎历史发展的考察。笔者简要的回顾了测谎技术的古代、近代、现代的发展历史,表明测谎并不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几乎伴随着人类的审判活动的产生而产生,测谎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过程。其后又介绍了测谎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几种新兴的测谎技术。第二章是测谎技术的原理和测谎方法。本章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揭示了测谎技术的原理,表明测谎技术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的。简单来说,根据心理学的刺激—反应理论,人所经历过的事件或场景会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心理痕迹”,当刺激再次呈现的时候,“心理痕迹”被激活,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测谎仪记录此时被试者的生理反应数据,由测谎专家对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测谎报告,即是测谎结论。其后介绍了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测谎方法,如相关—不相关测试法、情景测试法等。第三章是测谎技术和测谎结论在实践中的意义。本章首先探讨了测谎技术在刑事侦查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比如可以尽快排除无辜的犯罪嫌疑人、使侦查工作更加细致、发现新的线索等。其后探讨了测谎结论在审判活动的作用。最后总结了测谎技术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测谎的精确度如何,测谎过程是否会引起对人权的侵犯,测谎的运用所引发的道德伦理危机等。第四章是测谎结论的证据资格。本章分别介绍了肯定和否定测谎结论证据资格的国家和地区,并介绍了我国理论和实务中对待测谎结论的态度。其后探讨了持这两种态度的学者的主要争论点,笔者认为争论的实质在于事实和价值的冲突、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同时针对这些争议,提出了解决争议的设想。第五章是测谎结论的证据价值及规范化构想。本章首先对测谎结论的证据归属进行了定位,认为测谎证据属于间接证据、派生证据等,在我国法定证据中应属于鉴定结论。其后根据我国实际对测谎技术及测谎结论的适用给予了规范化的构想,比如明确测谎机构和测谎员的资格、遵循被试自愿原则、规范被试排除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