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嵩焘与刘锡鸿作为传统士大夫淫浸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又作为晚清首任驻外正副公使而走出国门考察西方文明,但他们之间的思想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本文依据其经历分三个阶段探讨他们的思想之异同:出使前,出使期间和回国后。第一部分主要比较他们的吏治思想、商贾思想及外交思想。通过比较显示,郭刘思想在持节出使前就已经存在相当分歧,他们的分歧并不是简单的直线背向运动——一个走向世界,一个回归传统,而是“之”字型的曲线运动,只是他们的运动方向是既定的:一个世界,一个是传统。第二部分主要比较他们对西方政体、商贸、科技、国际外交的认识与思考。“变”,是郭嵩焘和刘锡鸿走向世界后,思想世界的共同特点,但在同样的境遇下,“变”的程度却仍有相当差距,郭嵩焘和刘锡鸿的思想分歧再次拉开。第三部分主要比较了郭刘对铁路的问题的态度,同时分析了他们的其它晚年思想。最后,本文对全文作了总结:在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背景下,郭刘的思想分歧凸显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面对两种异质文明的冲突所做出的两种不同的回应:走向世界或回归传统。这也是中国传统士人在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两种基本价值取向。郭刘思想分歧的典型意义也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