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采用“温补脾肾,活血化瘀,固肠止泻”的治法,应用温经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夹瘀证),通过观察临床疗效,来客观证明中医药在疑难病治疗方面的独特优势。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其课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医妇科系统疾病,现亦经常用于中医内科消化系统疾病,皆取得突出的临床疗效。本文主要通过温经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的观察,来验证中医药经典方剂,不仅适用于古人疾病的治疗,同样适用于现代疑难病的治疗。为进一步规范及探索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而开阔思路,做出贡献。方法:对就诊于我院肝脾胃病门诊的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夹瘀证)的符合条件患者,严格按照试验设计中的纳入标准纳入。采用简易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本研究的样本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组为治疗组,B组为对照组。严格按照相同的剂量,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艾迪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基础治疗,艾迪莎(0.5g/袋),每个患者给予1g日4次口服治疗,连续服用12周为1个疗程;同时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经汤口服治疗,并随证加减。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疗程结束后复查并记录肠镜下黏膜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差异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最终取完成试验过程的72例患者计入分析,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36例中,临床症状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5例,6例,15例,10例,愈显率30.56%,总有效率为72.22%;治疗组36例中,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1例、10例、12例、3例,愈显率58.33%,总有效率为91.67%。经秩和检验,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单项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其中形寒肢冷、脓血便、完谷不化、腰酸膝软、腹痛喜温喜按的改善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黏膜情况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经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间治疗后肠黏膜积分情况,经秩和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36例中,有效率为72.22%;治疗组36例中,有效率为86.11%。经秩和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安全性上,本次观察应用的两组药物剂量都在规定范围之内,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1.温经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夹瘀证)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的缓解脓血便、形寒肢冷、完谷不化、腰酸膝软、腹痛喜温喜按等临床症状。2.温经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夹瘀证)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无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