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时期是国务院落实“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阶段,国家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医药企业在经营规模和经营效益上实现快速增长。但受行业特性的影响,医药企业“两金”(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问题日渐凸显。现如今,应收账款对医药企业资金的占用,已逐渐危及其生存与发展。应收账款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有利于企业盘活巨额应收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目前九州通、华润医药、上海医药、瑞康医药等医药流通巨头为应对医院回款周期长、缓解资金压力而采用此种方法。同时,资产证券化通过产品与交易结构的设计、风险隔离、信用增级等系列创新手段,给各参与方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在资产证券化和应收账款证券化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瑞康医药应收账款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为例,对医药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动因及经济后果进行研究。具体而言,本文首先介绍瑞康医药基本信息,并阐述此次应收账款证券化项目,包括基础资产、交易各方、交易结构以及关键环节运作情况等。其次,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层面对瑞康医药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动因进行分析。然后,本文着重探讨此次证券化项目的经济后果,聚焦于项目给原始权益人、中介机构和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及风险,从经济效益与财务风险两大角度进行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分析。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总结瑞康医药资产证券化项目的优势与不足,并进一步展望医药流通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未来发展。瑞康医药是医药流通行业上市公司,资料披露比较完整,此项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系深交所医药流通行业内首单。本研究可以为我国医药行业内实施或意图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企业提供一些参考,有利于投资者更加理性地投资,也有利于政府从宏观层面引导相关企业注意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