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菌感染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病情转归的相关性,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平调阴阳”理论选用当归饮子加减方观察其治疗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进而重新阐释当归饮子加减方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为传统中医药治疗该疾病的辨证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4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当归饮子加减方治疗组(简称试验组)37例和防参止痒颗粒治疗组(简称对照组)37例,7天为1个疗程,共计4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14天、28天症状体征进行评分,判断治疗疗效;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幽门螺菌感染情况;对两组痊愈及显效患者在治疗后第4周及第8周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1、两组最终完成试验者共71例,试验组36例,对照组35例,治疗14天后两组患者开始显效,对照组次于试验组,治疗28天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28天后两组患者各症状体征包括风团数目、大小、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等症状体征改善程度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瘙痒改善差异比较P=0.114>0.05,即两种治疗方案在改善皮肤瘙痒方面两组疗效无差异;3、对痊愈及显效患者随访8周,两组均有复发,治疗结束后第4周、第8周两组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治疗有效的患者大部分Hp转阴,少部分数值降低或无明显变化,治疗后患者Hp滴度与症状体征积分通过Spearman双变量相关性检验得出P=0.00<0.05,相关系数为0.733,二者因果关系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P=0.00<0.05;结论:1、“当归饮子加减方”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防参止痒颗粒;虽两组均有复发患者,但试验组远期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病情转归与Hp转阴成正相关,所以幽门螺杆菌检测及清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治疗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