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证素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so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探讨其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以期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结合朱文锋教授《证素辨证学》中的“证候辨证素量表”,制定“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证素调查表”(见附件2)。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20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中医四诊调查并建立数据库。按照症状对应的证素贡献度逐一登记,然后合计各证素的诊断值,将≥17分的认为该患者具有该证素,此过程运用excel软件统计运算得出。应用SPSS20.0软件包,证候要素分析用频数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偏相关分析方法研究颈动脉狭窄程度及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  结果:  1.中医证素分布特点:  1.1.病位证素:  病位证素由高到低分布顺序依次为:肾、肝、脾、心、肺;其中肾频数最多(143例,65%)。  1.2.病性证素:  虚证病性单一证素由高到低分布顺序依次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其中阴虚频数最多(96例43.6%);  实证病性单一证素由高到低分布顺序依次为:痰、血瘀、气滞、湿、阳亢、热;以痰、血瘀、气滞为多(痰121例55.0%,血瘀62例28.0%,气滞33例15.0%)。  1.3.兼杂证素:  病位兼杂证素由高到低分布顺序依次为:肝肾同病、脾肾同病、肝脾同病;其中肝肾同病70例(32.0%),脾肾同病50例(22.7%);  虚证兼杂证素由高到低分布顺序依次为: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阴血亏虚;其中气阴两虚30例(14.0%),气血两虚15例(7.0%);  实证兼杂证素由高到低分布顺序依次为:痰瘀互阻、气滞血瘀、气滞夹痰、痰湿内蕴、痰热互结;其中痰瘀互阻24例(11.0%)、气滞血瘀20例(9.0%)。  虚实兼杂证素由高到低分布顺序依次为:阴虚夹痰、气虚夹痰、阳虚夹痰、阴虚阳亢。其中阴虚夹痰29例(13.0%),气虚夹痰20例(9.0%)。  2.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血瘀证素、年龄、病程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有相关趋势(P<0.05,r=0.17; P<0.05,r=0.253、 P<0.01,r=0.222);狭窄程度与ApoE基因多态性及血压分级均不相关(P>0.05)。  3.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220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当中,以E3/E3(144例,65.0%)最多,其次分别是E3/E4(39例,18.0%)、E2/E3(28例,13.0%)、E2/E4(6例,2.5%)、E2/E2(2例,1.0%)、E4/E4(1例,0.5%);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素不相关(P>0.05);ApoE基因多态性与LDL水平有相关趋势(P<0.01,r=0.213);基因多态性与斑块大小、狭窄程度不相关(P均>0.05)。  结论:  1.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位证素以肾为主,痰、血瘀、气滞是其主要的病性证素;  2.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兼杂证素主要为:肝肾同病、痰瘀互阻、气阴两虚、阴虚夹痰。  3.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瘀证素、年龄、病程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有相关趋势。  4.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与LDL水平有相关趋势;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素不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佛手定眩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客观评价佛手定眩汤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方法:采集2016年1月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