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以来,“情绪智力”作为一个热门词语被广泛宣传推广。情绪智力的维度包括自我情绪认知控制能力、他人情绪判断运用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几个方面。以自我情绪的妥善管理和抵抗压力感、自我集中力、注意力和成功志向度为核心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对他人的表情、内在感情的判断为核心的他人情绪判断运用能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以核心情绪、学业情绪、情绪智力研究为知识背景的前提下,尝试探究培养学生情绪调控能力与改变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情绪智力理论非常丰富,比较有代表的三种理论是:Mayer和Salovey提出的情绪智力理论,Goleman的情绪智力理论——工作表现取向的情绪智力理论,Bar-On的人格取向的情绪智力理论。Mayer和Salovey的情绪智力理论综合了情绪和智力领域中的主要思想,从智力理论中得出智力是抽象推理能力,从情绪研究中得出的情绪是传达人际间规则和可辨别意义信号的能力(Mayer, Salovey,Camso,2002)。1998年,Goleman出版了《工作EQ》(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在此书中他提出情绪胜任力的结构,将情绪胜任力定义为“以情绪智力为基础,使人们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通过习得而形成的能力”。 Bar-On在1988年的博士论文中使用了“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词,他认为情绪智力是情绪社会知识和能力的组合,影响有效处理环境需求的能力;Bar-On用情绪商数代替情绪智力,对情绪智力的定义(1997)是一系列影响个人成功应对环境需求和压力的非认知能力、胜任力和技能,认为情绪智力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并且影响着个人的整体心理健康。本研究以招远一中2010级(高一)8个平行班369名学生为被试,进行实验班和控制班前后两次的情绪智力和学业成绩测试,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情绪智力知识的培养。情绪智力的培养,可以从多条途径展开,包括情绪智力知识的传授、调控情绪技能的训练等。实验中主要向实验班学生传授了冥想法、音乐熏陶法、人际关系的管理艺术等知识,培养并改变了试验班学生运用心锚法、情绪ABC理论改变个人认知模式的技能。研究结果表明:1、情绪智力的高低与学科总成绩相关显著,高情绪智力与高成绩的关系密不可分,这表明了情绪智力的培养是有意义的。2、情绪智力对学科的影响存在着学科性质的差异,对部分学科影响显著,对部分学科影响不明显。3、情绪管理及抗压力与学业成绩影响最为密切,可知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向。4、注意力志向度、对他人情绪判断能力对学业成绩影响显著,表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5、情绪智力的培养是有途径可寻的,有计划进行情绪智力培养,情绪智力可以相对较快改变,学业成绩也可以得到相应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