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湖石题材绘画的技法语言分析

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weizh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石作为我国古典园林赏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皱、瘦、漏、透、丑”的形态特征,受到自魏晋以来各阶层人士的持续推崇和喜爱,以至承载了丰富的审美和精神内涵,成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般的存在。古人对湖石的热情延伸到了绘画上。从唐宋的人物、山水画到明清花鸟画,湖石作为不间断的绘画题材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积累了大量的图式语言。研究绘画巾的湖石题材表现,不仅可以了解这些湖石本身的技法构成,同时也能从其中照见传统绘画从分科到独立发展的宏大脉络,探寻在人物画先行一步的基础上,山水、花鸟画逐渐建立属于自己的语言系统,并且交互影响、融汇的成长轨迹,因此这种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湖石题材绘画最早出现于魏晋画像砖石,而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形成了两种相对独立的语言体系,即笔者所谓“双勾晕染法”和“率勾皴染法”技法系统。因这一时期产生的为数众多的代表作品、以及对后世湖石题材绘画的典范意义,所以论文以唐宋时期为界,以画科分离为时代背景,将两种技法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及其对应的《高逸图》、《祥龙石图》为主要切入点,详细分析“双勾晕染法”和“率勾皴染法”的形成、来源、表现和影响。笔者希望通过论文的研究,达到对湖石题材的技法特征的深入理解,对唐宋山水、花鸟画形成和相互联系的宏观认识,再对应当代新水墨的探索,为实践者的创作提供新的启发和思路,证明研究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探讨“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课堂之外”的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没有量的积累哪有质的飞跃”这一结论,进而说明只要坚持正确的阅读方式方法,就一定能取得实效。  【关键词】英语 阅读能力 “课堂之外”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沟通有无的工具。阅读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从书面材料中吸取知识和获得
[目的]通过评价膝关节镜术后应用冷疗对减轻关节疼痛、肿胀,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以及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程度,比较膝关节镜术后应用加压冷疗自动循环系统和传统冷疗的临床效果
[摘 要] 任何思维都来源于质疑,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学生的质疑精神存在紧密的关联.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基于教学内容,精准提问,激活学生思维;基于学生学情,有效设问,点燃学生思维;基于课堂生成,巧妙追问,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引导高中生进行高效化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 高中数学;以问启思;数学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20
<正>一篇好的作品,总是让人回味无穷,不断给我们提供新的阐释空间,让我们产生新发现的喜悦和快乐。孙犁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发表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上的短篇小说《山
<正>青花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一种釉下装饰,自元代开始使用到现在,关于青花装饰的应用已经有很多的技法,这也是青花瓷为什么能成为古今中外一直受人们喜爱,能成为景德镇四大
当又一次欣赏到蒋兆和先生创作的《流民图》时,不由得为先生对当时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所作的贡献敬佩不已。他所带给我们的震撼力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其变革思想与实践为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也奠定了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走向多元化的基础。  《流民图》高2米,宽26米。从构思至完成,长达2年之久。画面表达了沦陷区人民的灾难与疾苦,及对受难人民深深的同情,是情感的必然爆发。这一历经磨难
1970年出生于景德镇,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陶瓷美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唐入轩”瓷艺创作室主任。精通各种陶瓷装饰技法,娴熟运用各道工序来表达其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