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棕榈藤(Rattan)是棕榈科(Palmae)省藤亚科(Calamoideae)省藤族(Calameae)中13 个属的统称,其用途广泛,集材用、药用、食用于一体。但随着棕榈藤资源的大量消耗,原藤及其半成品价格不断上升,成为藤制品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此,促使棕榈藤由野生资源利用向人工栽培资源利用转化,是实现藤工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了解其天然资源情况,提出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措施,通过育种手段,获得高产、优质品种成为发展藤工业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棕榈藤早期性别鉴定为棕榈藤种子园营建材料的性别配置、良种的生产与推广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结合以上几方面的问题,以黄藤和单叶省藤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对收集的半同胞家系进行种子性状和苗期生长特性进行探讨,并开展性别早期鉴定的研究,为加速棕榈藤人工林培育、促进棕榈藤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1) 采用改进的CTAB 法,以黄藤和单叶省藤为材料,成功地从叶组织中提取和纯化了基因组DNA。改良CTAB 法能有效地去除酚类化合物、多糖和蛋白质的干扰,为棕榈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套迅速、经济和可靠的DNA 提取方法。同时探索了棕榈藤RAPD 扩增方案,提出了适合棕榈藤的RAPD 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可用于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2) 利用RAPD 标记从DNA 水平对收集的黄藤4 个天然种群和单叶省藤5 个天然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黄藤分析结果如下:15 条引物扩增得到154 条片段,整个种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5.97%,POPGENE 软件计算Nei′s 指数为0.2584,Shannon 信息指数为0.3888,种的遗传多样性为0.2578,各种群间的遗传变异非常小,Nei 遗传分化系数为0.1412。Shannon 表型多样性指数估算的遗传多样性,黄藤尖峰岭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王岭种群遗传多样性最低,种群内遗传多样性为2.7650,种的遗传多样性为3.2541,84.60%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即由Shannon 表型多样性指数估算的4 个黄藤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为15.03%,遗传分化水平都偏低。4 个种群间的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毛感乡和尖峰岭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最高,吊罗山和坝王岭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最低。AMOVA 分析结果表明,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0262,大部分遗传变异(97.38%)来源于种群内。单叶省藤分析结果如下:11 条引物扩增得到124 条片段,整个种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7.42%,POPGENE 软件计算Nei′s 指数为0.2237,Shannon 信息指数为0.3442,种的遗传多样性为0.2231,各种群间的遗传变异非常小,Nei 遗传分化系数为0.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