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特高压电网规划,大部分水电、煤电基地汇集特高压站至第一落点距离都在400公里甚至以上,其输送能力受到系统暂态稳定的限制。为能够适应电源开发进度及存在的不确定性,充分利用每个特高压交流通道的输送能力并为未来特高压电网发展留有空间,在长距离输电通道通过加装固定串补以提高线路的输送容量是理想的选择方案。目前安装串补的线路由于π接改造等原因导致的造成较高串补度对线路保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研究高串补度对线路继电保护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串补度线路发生故障后的电气量特征,包括电流反向、电压反向、低频分量等,并进了仿真验证。在分析过程中考虑了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的影响,分析了影响电压反向、电流反向的各种因素,作为研究高串补度线路继电保护动作性能的理论基础。 在理论讨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高串补线路故障特征对线路保护的影响。对于电流差动保护,由于电流反向会影响故障后线路两侧的电流相位关系,会降低电流差动保护的灵敏度;对于距离保护,由于电流反向、电压反向的影响,会影响保护测量阻抗、极化电压的相位,进而引起距离保护的误动或拒动;对于方向元件,电压反向、电流反向会影响方向元件的判断结果。针对以上理论分析,本文还进行了相应的仿真验证。 针对高串补度线路保护存在的问题,总结目前微机保护采取的措施,提出了高串补度线路保护应对电流反向的方法,并给出了高串补度输电线路的保护配置方案。 以国内某条输电线路为例,在串补度高的情况下,分析线路故障时保护装置测量出的故障电流相位关系,得出电流反向等串补线路电气特征,为本文提供工程验证。 最后总结全文,概括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列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