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是重要课题,自2004年起又连续15年颁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长期以来,农村一直是金融服务最为缺乏的地方,金融供给不足将直接阻碍农民收入增长,严重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其中农户借贷一直是农村金融的核心和难题,因此研究农户资金借贷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农村又是一个典型地建立在血缘、族缘与地缘基础上的人情社会,农户所拥有的社会网络关系本身就潜藏着巨大的价值。由此,本文在社会资本的视域下来研究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不仅具有着理论意义,还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既补充了已有文献在微观层面研究农户借贷的缺失,又能响应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补齐农村金融短板的号召。于是,本文在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基础下,基于农户的微观视角来探究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行为以及借贷渠道的具体影响。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首先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具体归纳相应的研究内容、结构、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接着,整理概括农户借贷相关的理论,具体包括:农村借贷市场、农户借贷行为以及农户社会资本等;然后对蕲春实地调研的数据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包括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其社会资本特征和借贷特征;最后进入实证研究阶段,将农户个体特征变量和社会资本的相关变量带入logit模型,结合两个模型来综合分析农户的借贷行为。具体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分别对正规借贷和非正规借贷渠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变量中,政治面貌和人情支出总额显著影响农户借贷行为,家人在企业务工对农户借贷行为与正规借贷选择均具有显著影响,而拜访人数、村内职务、农业合作社和邻里关系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农户及家庭特征变量中,收入对农户借贷行为及其正规借贷选择均具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和生产机械总数量仅对农户正规借贷选择具有显著影响,而年龄和住房面积的影响不显著。社会资本在解决农户借贷难问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对于创建本土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拓展农村金融改革路径,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基于以上分析与结论,分别从农户借贷供需双方角度提出农村金融如何满足农户借贷行为的相关政策建议,具体从以下六个角度出发:第一,维系农户的亲密关系网络;第二,提升农户的受教育水平;第三,增强农户的还款能力;第四,搭建农户的信息平台;第五,探索农村资产抵押市场;第六,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这些可行的金融对策,以期更好地满足农户的借贷需求,完善农村信贷市场,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