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表径流携带大量的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本文针对北运河香河段的两条支流面临地表径流污染问题,对支流的污染现状和地表径流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添加生物炭和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物滞留池装置,研究了不同运行方式条件下污染物去除的效能,分析了装置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并结合实验结果,提出了在河岸边建设功能性生物滞留池削减地表径流的工艺方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表径流携带大量的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本文针对北运河香河段的两条支流面临地表径流污染问题,对支流的污染现状和地表径流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添加生物炭和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物滞留池装置,研究了不同运行方式条件下污染物去除的效能,分析了装置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并结合实验结果,提出了在河岸边建设功能性生物滞留池削减地表径流的工艺方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北运河香河段两条入河支流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和总磷,水质整体上从上游到下游沿程逐渐转好。初期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受雨前干燥期、降雨强度等影响显著,路面初期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远高于屋面。初期地表径流为两条入河支流输入年污染量估算为:COD为469.4 t/a、氨氮为25.3 t/a、TN为38.3 t/a、TP为2.1 t/a。通过生物炭/复合微生物菌剂调理后的生物滞留池在不同的工况下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均较未调理的生物滞留池有所增强,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促进氮的削减尤为显著,对磷的去除作用有限,而复合微生物菌剂却恰好相反。在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下运行时,进水COD浓度为200 mg/L,TN浓度为12 mg/L,氨氮浓度为10 mg/L和TP浓度为1.5 mg/L,调理后的生物滞留池出水COD和TP浓度可达地表水Ⅳ类水质,氨氮出水浓度可达地表Ⅴ类水质,COD、总氮、氨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较未调理的分别提升4.18%、8.05%、14.67%和9.52%。生物炭/复合微生物菌剂调理的生物滞留池能够抵抗高污染负荷的影响,在高污染负荷条件下运行时,进水COD浓度为300mg/L,TN浓度为15 mg/L,氨氮浓度为12 mg/L和TP浓度为2 mg/L,调理后的生物滞留池出水COD、氨氮和TP浓度均满足地表Ⅴ类水标准,且污染物去除率较低污染负荷条件下要高。在干湿交替状态下运行时,干旱间隔期的对氮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对磷的去除效果影响没有对氮的影响大,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调理后的生物滞留池恢复能力更快,且调理后的生物滞留池装置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度均比未调理的有所增长。根据现场调研和并结合实验结果,在小友垡渠岸边设计了生物滞留池示范工程技术方案。工艺流程是:汇集的径流通过路缘石豁口先流入缓冲区提前进行预处理,然后再将径流排入生物滞留池进行二次处理,处理后直接汇入市政雨水管网或河道。示范工程设计的生物滞留池面积为480 m~2,池体深度为0.75 m,有效调蓄容积为790m~3,该工程预期出水满足GB3838-2002中Ⅴ类标准。
其他文献
大多数学者对于创新链的研究集中于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方面,在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方面的文献并不多且对其中的融合机制描述欠详细,而且也很少提及"服务链"的概念。但是,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人才引进、技术转移转化、科技咨询、创业孵化、检验检测等一系列服务跟进。本文在研究科技创新主体、创新活动、企业生命周期等科技创新要素基础上,提出创新链与资金链的动态反馈机制,并从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创
The Pulse Detonation Engine consists of an initiation chamber and main combustion chamber.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a deflagration is initiated in an initiation chamber filled with fuel-air mixture.
树木模型在构建虚拟自然场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面向不同应用领域和使用需求的树木建模方式也是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植物广泛研究的方向之一。然而,现有树木建模方法通常伴随着复杂的数据收集和繁琐的参数调整。另一方面,少有研究关注树木建模过程的交互体验。传统的输入设备(鼠标、键盘、触控笔等)在表达树木复杂的三维分枝结构上具有很多局限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结合虚拟现实的沉浸式交互特点和草图建模易于表达分枝结构
山脊线与山谷线是地形中最为重要的形态特征,准确地从地形数据中提取山脊线与山谷线对于地形分析、水文分析、地形三维重建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地形地貌学研究,乃至计算机图形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经过多年研究,人们至今已经提出多种方法进行地形特征线的提取,但已有的提取方法尚存在许多问题:特征线提取的空间定位误差大,准确性不佳;存在漏提、误提和伪特征线问题;提取的准确性依赖于人工选择的要素识别特征;需要较多的人工
森林自然资源为大量生物提供了栖息环境和物质基础,森林不仅具有优美奇特的自然风貌,还为人类的文明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和环境基础,所以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十分重要,特别是针对森林树种的分类识别将是人类的重要研究任务。森林资源管理在森林树种识别研究中慢慢地从野外调查、多源数据和多光谱遥感的手段过渡到更方便快捷的高光谱数据研究中,但是森林树种高光谱数据的分类研究中存在光谱数量冗余和样本数据的标签不易获取两个
线条风格肖像画是一种描绘人物形象的绘画方式,以简洁抽象的线条生动形象的勾画出人物的姿态表情,是一种特殊别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线条风格肖像画的绘制往往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来完成,并且绘制过程需要经过画家的仔细观察耗时耗力。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方法的不断进步,使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绘画逐渐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目前主流的算法所生成的线条画效果较复杂,不利于
我国土壤受铅、锌污染严重,蔬菜生长也受到影响。施用改良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化学修复方法。为探讨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对铅、锌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本文以叶菜类蔬菜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作为指示植物,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以下简称堆肥)施用量对铅、锌单一和复合污染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铅、锌有效性及小白菜生长和吸收铅、锌的影响。以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