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原代培养及细胞分泌功能的相关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嗜铬细胞的肿瘤,其分泌儿茶酚胺,被认为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病因。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常表现为难治性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症状,并常常伴随于某些特定的遗传疾病及内分泌疾病,如其可为Ⅱ、Ⅲ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症(MEN)的一部分,可伴发甲状腺髓样癌、甲状旁腺腺瘤、肾上腺腺瘤或增生;还可以并发其他神经细胞肿瘤如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多发性神经血管母细胞瘤等。随着测定儿茶酚胺含量的生化技术和影像学的发展,我们对嗜铬细胞瘤诊断和治疗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的成熟使得我们定位肾上腺及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的能力取得长足进步。同时,对嗜铬细胞瘤病理生理学的认识,使得我们能更好的理解该肿瘤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并发展了药物处理、麻醉期管理的适当方法。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也使得嗜铬细胞瘤的手术切除成功率得到显著提升。但是目前在嗜铬细胞瘤的遗传学、生化诊断、定位和治疗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体外原代培养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更符合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有利于临床研究的需要,应受到临床及基础研究的重视。[目的]本研究应用原代培养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方法对嗜铬细胞瘤进行体外培养,动态观察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衰老与死亡等基本现象,并进一步研究该肿瘤激素的合成、分泌、释放及其影响因素,为围手术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培养人原代嗜铬细胞瘤细胞;检测细胞培养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并对细胞嗜铬粒蛋白A (CgA)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进行细胞性质鉴定;并用噻唑兰(MTT)法绘制原代培养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生长曲线;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不同时期细胞培养液中的儿茶酚胺(CA)浓度及物理刺激后细胞形态及分泌儿茶酚胺浓度的变化。[结果]建立了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在培养后的3-7天,细胞生长较快;7天后细胞生长减慢,出现丝状突起;2-3周后,突起相互连接成网状,细胞皱缩。物理刺激后,原代培养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儿茶酚胺第3天分泌量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方法可以成功原代培养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培养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具有生长和分泌功能,可为人嗜铬细胞瘤体外实验研究提供基本材料;该种物理刺激方法不影响原代培养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儿茶酚胺分泌量。
其他文献
据《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2年5期报道,2011年9月,在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唐兴镇南官庄村,由古房陵果蔬贮藏有限公司新建的冷藏保鲜库正式运营。
在红提葡萄上应用碧护,用8000倍液浸根,用8000倍液、10000倍液、20000倍液树上喷施,对提高栽植成活率、促进生长、提高坐果率、促进果粒膨大及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抗
近年来,世界猕猴桃产区溃疡病发生危害较为严重,陕西猕猴桃产区在2004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均发生较为严重,造成了较大的损失。随着“秦岭北麓百万亩猕猴桃产业带
虽说是时过境迁,且待风轻云淡,历史的尘埃既定,蓦然回首间,总有些人、有些事,反而因为岁月的淘析,时间的沉淀而愈发清晰、闪亮起来。回眸20世纪中国美术,祝大年先生是“寂寞
研究背景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类疾病。而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由于恶性肿瘤
目的:通过对可手术胃癌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建立胃癌的预后模型。检测与胃癌进展相关的分子指标,分析其临床预后价值。在胃癌细胞系
1石富短枝石富短枝是河北省农林科学研究院从长富2号品种里面选育出的芽变苹果新品种。果实个大,平均单果重300g。果实近圆形,底色淡黄,果面着红色条纹,全红,果形端正,果形指数0.9。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已成为人类的第一号杀手,以冠心病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已占全球全部死因的52%,每年造成1 900万人死亡,在中国冠心病仅次于脑率中,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