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活动,有效的投资是企业未来现金流增长的源泉,投资行为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然而在市场环境中,企业的投资决策会受到如信息不对称、代理成本等因素的制约,作为企业管理者和资源支配者的经理人和可能将资源投入到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上,从而产生过度投资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动摇了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微观的过度投资行为带来了宏观上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越来越大,社会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金融系统的信贷风险增加,给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带来了巨大风险。目前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供给侧改革更是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伴随着内部控制在国内外研究和实务领域的发展,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设也逐步完成。2008年,财政部联合证监会等五部委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至此,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了统一的规范和章程。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发布,标志着我国政府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监督和管理从规范建设走向了细节指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把两者联系起来可以发现,过度投资行为严重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率,而实现公司的经营效率和效果正是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确定的内部控制目标之一。基于此,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试图对以下问题做出验证和解释:(1)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在上市公司内部能否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2)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导致其产生过度投资行为的代理问题是否有所差异;(3)在企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内部控制对过度投资行为是否呈现不同的影响,有无抑制作用。后续的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同时显示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导致企业过度投资的代理问题以及内部控制对过度投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以下两层意义:一方面,在生命周期的动态视角下研究了影响过度投资的代理行为的区别及内部控制对过度投资影响的差异性,拓展了有关内部控制、过度投资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相关研究领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更新颖的研究方向和理论参考;第二,为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和实施,针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分样本研究还为企业依据自己所处的生命周期来制定更为合适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