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视角下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研究

来源 :吉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fa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诞生了众多新的媒体平台,社会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到社会事务讨论的意识也在逐渐加强,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讨论社会热点、突发事件、国家政策等各个方面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民主诉求。但是由于网络信息传播者具有隐蔽性、信息的内容具有真假掺半的特点,未证实的虚假信息在网络中传播,容易误导社会公众的意见表达,使得网络舆情朝着负面的方向发展,地方政府的治理难度增加,地方政府的公信力也同时受到损害。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下,地方政府也逐渐开始加强网络舆情的治理,完善地方政府官方网站建设,积极发展政务微博,拓宽信息公开的渠道,与社会公众进行良好的互动,从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近几年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使得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损害。如果地方政府在解决网络舆情事件时,没有让社会公众满意,势必会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影响力。本文写作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且梳理了国内外文献综述,阐述了本文的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界定了网络舆情和地方政府公信力相关概念,并且对网络舆情和地方政府公信力进行联系,同时介绍了本文所应用的理论基础。第三分部分为网络舆情视角下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列举了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并且在网络舆情视角中分析了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存在的问题,在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部分行政人员存在“官本位思想”,部分行政人员舆情危机意识淡薄,应对迟缓、信息公开不畅通。在客体方面存在的问题有:评价存在偏差、弱化政府公信力。在舆情传播角度的问题有:网络谣言弱化政府形象,负面网络舆情弱化政府公信力。第四部分网络舆情视角下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主体方面原因:政府角色定位不准确,行政人员舆情敏感度有待提升,政府的应对技术不完善,政府的信息公开渠道单一。客体方面原因:公众认知水平差异化、增加政府应对难度。网络舆情传播方面原因:网络舆情传播内容偏差性增加了政府应对难度,网络舆情在网络传播中的放大效应给政府公信力带来冲击。第五部分网络舆情视角下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的解决对策,包含树立现代公共服务的理念,规范政府行政人员的行为,提高政府的舆情应对能力,提高政府的信息公开能力等,从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其他文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