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平泉县小寺沟矿田是华北地台北缘金银铜钼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集(小寺沟)斑岩铜钼矿床及其接触带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和外围(小石门)热液型金银矿床于一体形成较完整的成矿系列。小寺沟矿田受平泉—张家口的深大断裂带控制,具有崖门一洼子店的Cu、Mo、Pb、Zn、Au、Ag高背景/分散流异常,与“丰宁—隆化—王土房东西向的重力异常陡变带南缘,承德—平泉北东东向区域航磁背景场的转换处”的物化探异常重叠区。区域岩浆侵入活动强烈,铜钼有色金属及金银等贵金属矿产丰富,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
本论文通过深入细致的野外地质调查,收集大量的地质信息,运用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等岩石/矿床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同位素年代地质学和成矿预测学等理论和方法,着重研究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成矿预测研究,得出如下认识:
1.小寺沟矿田由与小寺沟燕山期花岗斑岩体有成因联系的三个矿床组成,即斑岩体内部的(岩体北部)小寺沟斑岩型Cu—Mo矿床、岩体西北部与大理岩化灰岩内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Pb—Zn多金属矿床、岩体的南西边的石英闪长斑岩与大理岩化灰岩外接触形成小石门热液型Ag—Au矿床等独立产出却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
2.小寺沟矿田矿石硫同位素、稀土元素及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小寺沟斑岩铜钼矿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钼矿化主要与花岗斑岩有关,铜矿化则主要与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与铜钼矿床关系密切,是小寺沟燕山期斑岩体岩浆演化的产物;小石门银金矿床是与小寺沟花岗闪长斑岩和二长斑岩体有成因联系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滑脱构造控制金、银、铅、锌矿化的定位,NW向断裂控制铜、钼矿体和NNE向断裂控制银、金矿体。
3.小寺沟铜钼矿床围岩蚀变分带明显,矿体分布受接触带控制,NE接触带是控矿的主要构造,铜矿体在外带,钼矿体在内带,矿体沿接触带平行展布。铜钼矿化主要发生在过渡相和围岩相接触的地方。铜矿化受层理控制,分布于硅质灰岩、燧石条带白云岩中。在晚期花岗闪长斑岩岩枝附近,往往发生强烈的矽卡岩化,形成富钼矿体。
4.根据矿田成矿地质条件和物探、化探综合异常特征认为产于斑岩体接触带的E7和E8异常区具有金银找矿潜力,小寺沟岩体西部内接触带(南沟脑区)是寻找铜钼多金属矿体的有利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