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桃楸是一种我国重要的药源植物,其外果皮具有抗癌、抑菌、抗氧化、抗病毒等作用,因此对核桃楸外果皮的研究开发既有客观的经济前景,又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核桃楸外果皮中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以及提取条件的优化,为核桃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采用60%乙醇对核桃楸外果皮进行浸提,提取其活性物质,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依次进行分相萃取,各萃取相经过色谱分离后,采用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检测分析其中所含活性成分。石油醚萃取相选取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90:10的混合溶液,其分离所得流份含6种有效物质;氯仿萃取相选取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70:30和石油醚:乙酸乙酯=40:60的混合溶液,分离所得流份分别含8种有效物质和6种有效物质;乙酸乙酯萃取相选取洗脱剂为氯仿:甲醇=90:10的混合溶液,其分离所得流份含9种有效物质。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核桃楸外果皮中总蒽醌的提取工艺,探究其最佳提取条件;用相同方法探究核桃楸叶中总蒽醌的最佳提取条件,对比其异同点。响应面法得到的结果显示,各因素对总蒽醌提取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液料比(A)>乙醇浓度(B)>超声温度(C)>超声时间(D),核桃楸外果皮中总蒽醌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15:1、乙醇浓度75%、超声温度45℃、超声时间45 min;在这样的条件下总蒽醌的提取率为3.25 mg·g-1。核桃楸叶中总蒽醌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15:1、乙醇浓度80%、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50 min;在这样的条件下总蒽醌的提取率为2.10 mg·g-1。对核桃楸外果皮中提取出来的总蒽醌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果皮中蒽醌类物质对羟基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超氧阴离子和DPPH自由基均表现出显著的清除效果;其对4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弱顺序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亚硝酸根离子。蒽醌类物质对4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整体强于对照品抗坏血酸,表明核桃楸外果皮蒽醌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采用打孔法探究核桃楸外果皮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出的总蒽醌,对密粘褶菌和彩绒革盖菌的抑菌情况,其研究结果表明,以上物质对两种菌均能起到抑制其生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