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95%以上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矿产资源,我国矿石的开采量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三大采矿国家。随着矿山的不断开采,岩石边坡、排土场和尾矿场不断扩大,伴随而来的是土地大量荒芜,自然植被破坏,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同时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已成为目前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矿山生态恢复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外矿山生态恢复研究趋势的分析,得出研究的技术路线。首先根据石家庄市西部山前矿区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和地理特征,将石家庄市西部山前矿区划分为重点治理区域、环境保护区域和一般治理区域,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次综合考虑石家庄市西部山前地区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土壤分布、植被类型及分布条件,将石家庄市西部山前矿区划分为低山丘陵区和山前倾斜平原两个生态地质单元,并对其生态地质环境现状进行评价;最后通过研究目前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针对六种废弃地类型,选择了适合的植被恢复技术,并设计出植苗配置模式,即造林模式。
本文根据石家庄市西部山前矿区生态恢复的总体目标,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以治理矿山环境问题为突破口,以恢复绿色生态系统为重点,以山水秀丽、环境优美、适宜居住为标准,打造人文自然和谐的景观带。对治理区采用生态、工程等技术手段;对地质灾害、废渣尾矿、残破地貌进行系统治理,并结合地理、人文、历史等特点,将各矿区改造成与城市发展建设相适应的地质环境景观。其实质就是利用生态的方法,再建森林为主的绿色植物体系,依靠植物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安定土体的诸多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自然生态演替的过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