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风靡全球的一个理论流派,并且席卷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为这些领域带来了新观念、新思维方式、新方法论,促进了各领域知识的生产和创新,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建构主义转向文学,这是文学发展的当代选择。本文以建构主义文学思想为研究对象,为了更加全面、合理地把握建构主义文学思想,本文对建构主义文学思想的理论渊源进行了重点梳理,从源头上把握建构主义的核心内涵。1990年代,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想兴起,日常生活审美化、大众文化、文化研究等新文学现象出现,而我国文论中存在的思想僵化、知识陈旧、发展滞后等不足则日益显现。建构主义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学者引入文学理论,它在与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论争过程中不断明晰其核心内涵:文学是特定时空下的话语建构,采用开放、多元的思维方式对待文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文学本质的言说,最终通过对话来达成共识,即走向对话主义。当然,建构主义具有其当下的合理性,也存在重文学与他者的关系而轻文学的自主性、重知识而轻价值等局限性,故笔者主张辩证地建构对于文学本质的认识,这需遵循自律与他律的统一、认识论与价值论的统一和文学与人、社会的双向建构等原则,以实现对文学的再认识,促进当下文学批评实践和文学创作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发展,为有效介入当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