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负重行走时人体表面肌电特征信号的研究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sylsq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在负重行走过程中,肌肉会产生疲劳,过度疲劳会导致肌肉出现损伤等问题。针对人体负重行走状态下肌肉的工作状态进行研究,可以获得该状态下肌肉活动的参数,为康复训练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对人体单臂手部负重行走过程中表面肌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人体单臂手部负重行走时上肢及下肢的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研究。本文采用肌电采集系统采集正常的青年人进行肌电信号。其中分别对不负重行走及不同负重载荷下负重行走进行表面肌电信号AEMG特征值及MPF特征值的测试。测试负重载荷的质量分别为自身重量的0%,5%,10%,15%,右臂负重,左臂不负重。被测试者以相同的速度行走30分钟,从零时刻起,每5分钟进行一次数据采集,每10分钟被测试者进行一次主观评价打分。测试的肌肉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指伸肌,骨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根据实验得到基于SEMG的精确评价指标AEMG特征值及MPF特征值,再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比较肌肉间表面肌电特性。通过对人体不同负重行走时上肢及下肢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人体在完成不同负重行走时上肢及下肢肌肉功能状态具有男女差异性,且随负重增加,男女差异性越明显。男性上肢两侧肌肉差异性较大不存在左右对称性,下肢两侧肌肉差异不大,存在左右对称性;女生上肢两侧肌肉差异性也较大,不存在对称性,下肢两侧肌肉差异性较小,存在差异性。人体在完成单臂手部不同负重行走过程中,男性发力最大的肌肉为下肢的胫骨前肌及上肢右侧的肱桡肌,发力最小的肌肉为上肢左侧的指伸肌;女性发力最大的肌肉为胫骨前肌及右侧上肢的肱桡肌,发力最小的肌肉为上肢左侧的指伸肌及下肢的骨直肌。男性最易出现疲劳的肌肉为下肢的腓肠肌外侧及右侧上肢的肱桡肌;女性最易出现疲劳的肌肉为下肢的腓肠肌外侧,左侧的上肢的肱二头肌及右侧上肢的肱桡肌。男性当负重达到自身体重的11%时达到手部负重上限值,女性当负重达到自身体重的7%时到达手部负重上限值。本文将人体单臂负重行走的表面肌电信号的研究数据应用于对脑瘫及偏瘫等疾病患者的康复医疗训练,能够实时的根据康复患者的康复现状有针对性的调整康复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实施不同强度,不同模式的训练,从而对患者的上肢及下肢肌肉进行康复。
其他文献
论文针对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油层,依据岩芯、钻/测井资料,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油气成藏理论和含油气盆地沉积学进行层序地层、沉积微相及其与储层物性
针对国内液压支架焊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焊接质量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六自由度坐标-关节式液压支架焊接机器人。该焊接机器人设计采用车载悬臂式结
本文给出了各种地球物理位场的相关成像和联合相关成像理论。研究了重力、磁法和自然电位自适应联合相关成像方法。根据密度、磁性和电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即正相关、负相关和
摘 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出现改变,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带来很多弊端,视力问题的出现成为首要问题,对眼镜的需求量不断提升。焦度计的应用优势明显,尤其是在配装眼镜中,能满足要求。在本次研究中以配装研究中焦度计的实际应用类型为基础,对如何使实现合理化应用分析。  关键词:提升;配电线路;管理水平;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TS959.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运动控制技术已经向高速、高精度、低成本、高稳定性方向发展。基于FPGA+MCU的驱控一体式运动控制系统是一种把所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