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既古老又年轻,最早的民办高等教育的雏形始于春秋时期的“私学”,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的民办高等教育,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事业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缓解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以及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经历着从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高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发展的历史转型时期,对民办高等教育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民办高等教育作为一项公共事业,其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政府在扶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规范和扶持民办高等教育。但是,有关民办高等教育的扶持政策都只是散落在其他教育政策里,没有形成民办高等教育自身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制度体系,且现行政策在关于民办高等教育的产权、合理回报、政府资助、分类管理等的确定上仍然模糊而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我国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多是地方管制,在中央政策指导下,地方结合本省市的实际做出具体的条例和指导意见,以鼓励和规范当地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省市级地方政策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协调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对政府管辖职权的界定,成为现今关于民办高等教育地方扶持政策得以突破的关键。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对民办高等教育扶持政策进行剖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涉及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就该选题几个相关概念和政府扶持民办高等教育的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为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有关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发展状况分析,主要从中央对其扶持政策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辅之以四川省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实施的个案分析,并将其与陕西省的相关扶持政策进行比较分析,为四川省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发展提供借鉴;第四部分为本文解决对策的建议,在分析了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扶持政策有关问题的思考上,提出地方政府在扶持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上的对策。具体而言,主要从教育公共产品理论出发,分析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存在竞争的现状,运用教育公平的概念、成本分担的理论,阐述了政府在营造民办高校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的必要性。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扶持政策制定方面,本文主要从中央和地方的角度来研究,中央采用历史的角度,梳理了民办高等教育自建立以来,政府对其政策扶持的变化轨迹,确定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走向。在地方政策上,本文主要就四川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政府现行政策为个案研究,以同为西部省份发展水平却相差甚大的陕西省比较,分析地方政府的政策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寻找有利于其发展的政策制定建议,有助于完善地方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扶持政策体系,促进其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