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鄱阳湖地区旅游合作研究——基于机制和主体的分析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bysj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环鄱阳湖区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国有吸引力的旅游区域之一。随着区域旅游合作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2006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将环鄱阳湖地区(下称环湖地区)打造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的战略部署。如何克服体制障碍,突破地方保护主义樊篱,推行环湖地区无障碍旅游,形成一体化旅游区域,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文的写作意义。 本文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进路。首先,对环湖地区旅游合作的内涵进行了研判,就环湖地区的合作背景、合作基础、合作内容,合作模式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回答了为什么合作以及合作什么等问题,从而明确了合作基础与要点;其次,对环湖地区旅游合作机制进行了探讨,就环湖地区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挖掘原因的基础上,对合作领域作了界定,阐明了合作组织的模式,设计了合作机制框架,提出合作机制的推进战略,从而明确了合作机制,回答了如何合作的问题;最后,对合作主体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就合作中的政府、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三大主体,在旅游区域合作、合作机制制定、合作机制履行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它们各自所肩负的任务。明确了合作主体及其作用与任务,从另一个侧面回答了如何有效推进合作的问题。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环鄱阳湖地区的相近个例研究,对跨越行政区划的区域旅游合作做了应用性研究。同一主题的研究,目前尚处于空白状态。此外,通过系统研究环湖地区旅游合作的“合作基础与要点”,“合作机制与合作主体的作用”,针对环湖地区旅游合作的若干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相信本文对于设计环湖地区旅游合作机制,制定合作办法,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研究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期刊
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转型,使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与之伴随的是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水平,由高度均等化转变成差距的不断加大,收入差距加大、地
交通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先行社会资本,不仅可以通过增加资本存量、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助推宏观经济增长,也在微观层面影响生产成本、投入要素结构以及企业生产率。发达的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