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雍正时期直隶地区营田水利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barbara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田水利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国家职能,同时也始终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不仅是因为营田水利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繁荣有着紧密的联系,更是因为对历史上营田水利建设的研究,能够给现实社会很大的启迪意义,于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很强的借鉴作用。直隶地区是国家的心脏之地,这一地区的水患也直接威胁着清王朝的生命线-运河和京师的安全。清代永定河曾数次冲至北京城下。严重的危害了京城的安全。因此,在清代无论是为了确保漕运畅通和京师的安全,还是着眼于发展直隶地区的农业生产,直隶地区的水患治理始终是清王朝的一项要务。同时这一地区营田建设的兴废,也极大地影响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清代雍正时期直隶地区营田水利建设的原因和整个过程及其对直隶地区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文章的主题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回顾历代直隶地区水利营田建设的发展情况,并对清代前期直隶地区水利营田建设的情况有一定的介绍。第二部分着重对雍正时期直隶地区营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作详细的分析,其中包括水利建设、营田建设,具体途径和方法作进一步的探讨。使之能够全面、真实、完整的反应当时的情况。第三部分着重叙述直隶地区营田水利建设的影响和效果,包括对直隶地区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图说明直隶地区营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积极肯定这一建设的正面意义,并揭示预期目标未能完全达到的原因。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通过对史料的挖掘和分析,揭示清代雍正时期水利营田建设的全部过程,它促进了直隶地区经济的发展,并对京师的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以及他没有最终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等问题。
其他文献
文化财产、文化遗产、文物(古物、纪念物)是各类文化遗产保护法中的常见的概念。 从概念本身而言,“文化财产”比“文物”更“西方化”一些,包含内容也更多些。此外,“财产”
“社会调控”(Social Control)这个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在1901年发表的论文集《社会调控》中首次提出的。他在1920年出版的《社会学原理》一书中作了更进一步的阐释。按
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鼓动排满革命的同时,着力宣传“民主共和”建国主张。在国内,上海租界这一清末政坛的“中间地带”成为当时主要宣传阵地之一。本文收集整
总结了±500 kV天广直流线路自投运以来梧州段的积污状况,指出了在设计、维护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了严重放电及污闪跳闸的原因,提出了适合该线路的防污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