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以下三部分进行了阐述: 第一部分 年龄对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治疗选择及预后影响 目的:年龄是一个连续变量,通常情况下以60岁为界,大于60岁为侵袭性淋巴瘤不良预后因素,然而,大部分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小于60岁,目前缺乏患者年龄作为连续变量对治疗选择及预后影响的研究。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6月,全国16家单位共2640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位年龄45岁。临床特征及治疗选择按照四分组分析(年龄≤21,22-44,45-60及>60)。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亚组间比较,使用平滑样条回归多因素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年龄作为连续变量对生存结果的影响,并试图寻找年龄最佳分界值。年龄作为年龄变量时不同治疗模式风险比图采用R软件绘制。 结果:年龄组别≤21,22-44,45-60及>60的病例数分别为206例,1205例,868例和361例。年龄≤21岁组别相较于其他组有更多预后不良因素,如B症状(51.9% vs30.2%-42.9%)、LDH升高(42.2% vs29.1%-33.4%)、原发肿瘤侵犯(59.2% vs53.5%-57.7%)及Ⅲ/Ⅳ期患者(19.0% vs11.1%-11.7%)。治疗决策在不同组间也显著不同,老年患者更倾向于接受单纯放射治疗(年龄>60岁24.7%,年龄≤21岁10.2%)。中位随访时间41.9个月,≤60岁组和>60岁组的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62.5%和54.8%(P<0.001)。在校正性别、一般状态、分期、LDH、原发肿瘤侵犯、原发灶部位及B症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死亡风险越高,为时间依赖模式,没有明确分界点。对于早期患者而言,放疗联合或不联合化疗组及综合治疗组生存均显著优于单纯化疗组,在各个年龄段均可见获益。同样,新化疗方案可以提高早期及晚期接受化疗患者生存,在各个年龄段均可见获益。 结论:老年患者更倾向于接受单纯放疗,年龄显著影响患者预后,为独立于治疗的预后因素。早期患者放疗为主的治疗手段显著优于单纯化疗,新化疗方案显著优于旧化疗方案,这种获益可见于所有年龄患者。 第二部分 鼻咽原发与鼻咽受累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 目的:探讨鼻咽原发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与鼻腔原发NK/T细胞淋巴瘤侵犯鼻咽(即鼻咽受累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6月初治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鼻咽原发NK/T细胞淋巴瘤89例(鼻咽原发组),鼻咽受累NK/T细胞淋巴瘤113例(鼻咽受累组)。分析两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预后因素及失败模式。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Kaplan-Meier计算总生存率(OS)及无进展生存率(PFS),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及亚组间差异。 结果:鼻咽原发与鼻咽受累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相似临床特征,颈部淋巴结受侵比例均较高(55.1%比42.5%),但鼻咽原发组LDH升高相对少见。两组早期患者及全组患者比较5年OS和PFS未见显著差异。鼻咽原发组患者初始化疗后CR率显著高于鼻咽受累组(43.8%比19.6%,P=0.006),而两组初始放疗后CR率相似(63.4%比62.7%,P=0.629)。首程治疗后两组疗效可比。对于早期鼻咽原发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放疗联合/不联合化疗优于单纯化疗,但P值未达统计学差异(OS:70.5%比33.3%,P=0.238; PFS:56.7%比33.3%,P=0.431),鼻咽受累组患者结果相似,放疗联合/不联合化疗优于单纯化疗,PFS接近统计学差异(OS:57.4%比33.3%,P=0.246; PFS:49.3%比16.7%,P=0.063)。两组失败模式相似,均以远地结外器官失败为主,其次为淋巴结失败。 结论:鼻咽原发与鼻咽受累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相似临床特征和预后,但两组对于化疗近期疗效不同。 第三部分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治疗趋势和预后一单中心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导管内原位癌患者治疗模式变化、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13年收治的617例女性患者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LC)、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并用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影响生存的临床肿瘤及治疗预后因素。 结果:随着DCIS收治病例数逐年增多,保乳手术比例逐渐增加,但全乳切除术仍然为主要手术方式。共374例患者接受全乳切除术,160例患者接受保乳术及放疗,83例患者仅接受保乳手术。术后激素受体阳性者中有366例(83.6%)接受内分泌治疗。45例(7.3%)患者接受化疗。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全组5年LC、DFS及OS分别为98.4%,97.5%和98.9%。单因素分析显示,Her2阳性是OS的不良预后因素。尽管全乳切除术组较保乳术±放疗组具有更多不良预后因素,三者总生存结果相似。全乳切除术比单纯保乳术有较高的局部控制率及无病生存率。 结论: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具有极好的预后,保乳术组及全乳切术组生存结果相仿,但全乳切除术有较低的患侧乳腺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