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启动。改革目的是追求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关怀作为个体人的学生。随着新基础课程改革启航扬帆,课堂成为改革的主战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教学因课时最多,任务最重,而处于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核心地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便成了很多改革先锋者的主战场。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不尽如人意,反观现实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我们不禁发现其在语言、审美、生命等现实价值基础之上,发生了偏离,有偏离便有回归。回归之途也并非十全十美,不得不让人深思。因此对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本质的研究便具有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助于对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等相关问题的更深层思考与认识,从而指引着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向着更光明的方向不断前进。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本质的相关研究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繁荣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一样:探索期,因政治因素,局限于教学方法、课堂效率等研究;发展期,研究更深入更广泛,不仅涉及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结构,而且开始将课堂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相区别,开启了课堂教学的规范化研究进程;繁荣期,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方法较前两阶段都有了质的飞跃。随着教学本质的相关研究的历史梳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本质发展的脉络便也逐渐清晰:由探索期的以政治为重心,服务政治,到发展期的以教师为主导,关注教师,再到繁荣期的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对于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本质的现实价值定位,应从语言、审美、生命三个纬度考虑。正确认识这三个现实价值,是课堂阅读教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掌握课堂阅读教学理论,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根本问题和首要任务。反观现实,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对现实价值有所偏离。偏离具体体现在“远离生活体验,缺欠‘语言价值’”,“遗忘平等对话,缺少‘审美语文’”,“忽略生命价值,缺乏‘生命语文’”三方面。偏离呼唤着回归。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应从“关心生活体验,建设语言意义之桥”,“关注平等对话,搭建审美意义之梁”,“关爱生命价值,建构生命意义之虹”三个方面来回归教学本质的现实价值。“关心生活体验,建设语言意义之桥”的着眼点在于“学生体验与积累语言并重”、“个性阅读与多元思维并重”、“基本理解与多元解读并重”。“关注平等对话,搭建审美意义之梁”的侧重点在于“审美能力与立人目标并重”、“整体感悟与品味鉴赏并重”、“具体感知与实现审美并重”。“关爱生命价值,建构生命意义之虹”的关注点在于“开阔视野了解社会”、“传承精神汲取教诲”、“深入体验潜移默化”。在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回归现实价值途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关注语言价值、审美价值、生命价值,努力引导学生用“心”与作者、作品沟通、交流、欢乐着他们的欢乐,悲伤着他们的悲伤,体验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得到真正的激发与升华。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现实价值定位明确,可现实情况却与之发生了偏离、偏离呼唤着回归,回归之途并非一马平川,这一切不得不引人反思。反思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教学范式是否真正实现了转变,反思我们的学习方式是否真正实现了改变。反思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