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着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致使消费者成为受害群体。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食品供应链成员之间信息不对称、监管不严等因素造成的。本文针对我国食品供应链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的突出问题,采用文献研究、博弈建模及计算机仿真等方法,从食品供应链成员间行为互动和食品质量提升机制两方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对已有的食品供应链、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和食品供应链规制的文献进行综述,并就相关文献进行述评。然后,在不对称信息下,构建了食品原材料供应商和食品生产企业购买价格的博弈模型,同时研究了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价格博弈。研究发现:在两阶段食品生产企业和原材料供应商价格博弈中,企业的最优策略是对半还价。当讨价还价不限次数时,由于食品原材料供应商考虑讨价还价是多轮的,食品原材料供应商判断接受价格降幅的标准并不是和利润水平相比较,而是和上一轮食品生产企业被拒绝后修正其利润的上限进行比较,因此,食品生产企业提出的价格降幅并不是逐次递减的。在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价格博弈中可以发现消费者对食品价格信息的了解越充分,越容易采取理性的态度对待。现实中,食品生产企业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向消费者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宣传,帮助消费者更好的掌握食品价格等信息,从而使其做出正确的选择。针对我国食品安全规制政策的执行,第四章运用演化博弈论探讨了政府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决策演化过程。通过建立政府监管部门与食品生产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了复制者动态中均衡解的存在性和稳定性。研究发现:提高政府监管部门严格执行食品安全规制的净收益和降低政府监管部门选择严格执行策略的比例临界值可以促使食品生产企业选择安全生产,从而促使路径朝着良好状态演化。同时,提高政府监管部门执行食品安全规制的监管力度,可以提高食品生产企业选择安全生产的概率。否则,如果政府监管部门不严格执行食品安全规制,企业不安全生产的收益增大,则会导致其他食品生产企业相继效仿,这种个体理性的策略选择会导致集体非理性决策。进一步地,为了解决上述收益、价格、监管等矛盾,第五章考虑到食品经营模式的巨大变化,只有构建强有力的食品供应链安全体系,才能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因此需要探索新的食品质量提升机制,它包括食品安全信息网控制、食品安全管理控制、食品供应链可追溯系统三个部分。其中,食品安全信息网控制包含建立统一、协调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当食品存在安全隐患时通过预警系统以减少对消费者的危害。食品安全管理控制包含食品原材料生产管理、企业生产管理、流通环节管理等三个要素。食品供应链可追溯系统包含食品原材料可追溯系统、食品加工可追溯系统、物流配送可追溯系统和食品销售可追溯等四个子系统。通过食品质量控制模式的构建,旨在为食品质量安全提升提供支持,使食品质量朝着良好状态发展。总体而言,本文的研究为食品监管部门如何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如何进行监管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同时构建的食品质量提升机制为食品供应链安全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本文最后概括总结了研究结果,亦指出了文中一些仍需完善的地方以及未来对食品供应链和质量提升机制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