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响应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全国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高校建筑节能的道路。一些高校在实施节能改造的过程中,沉重的资金压力和节能技术水平的落后成为阻碍高校建筑节能发展的主要障碍。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可以为高校建筑节能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因此,对高校建筑节能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对国内外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文献整理法、调查问卷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高校建筑节能应用EPC模式的影响因素。首先,对高校建筑能耗现状、基本特点和高校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EPC模式在高校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其次,通过文献整理法和专家咨询法对高校建筑节能应用EPC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整理和修正,得到共分为社会、经济、高校、节能服务公司四大类的22个影响因素,并采用调查问卷和专家打分的方法对各因素进行赋权,对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的数据进行整理,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各因素之间的权重值计算并排序,确定关键影响因素为项目节能效益和节能项目改造成本;再次,针对项目节能效益和节能项目改造成本这两个关键影响因素,采用全寿命周期理论对高校建筑节能应用EPC模式的成本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采用成本效益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对EPC节能改造项目进行评价,分析应用EPC模式进行节能改造的经济可行性。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从经济、社会、高校、节能服务公司四个方面对高校节能工作应用EPC模式提出了包括有效控制高校EPC项目投入成本、增加实际节能量,提高项目节能收益、加大财政和税收政策激励力度、改善高校EPC项目融资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节能量测定和评估标准体系、建立高校节能监督考核制度、提高ESCO节能技术水平等建议,对EPC模式在我国高校中的推广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