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凉山州烤烟自然条件优越,在《全国烟草种植区划研究报告》中被列为西南部烟区烤烟生态类型最适宜区之一。近几年来,由于缺乏技术支撑,缺乏适用本地生产特点的自主技术创新,制约了凉山烤烟生产规模、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在对凉山烟叶生产基础和现状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烤烟品种对比试验、配套栽培技术及关键栽培技术等三方面的研究。通过一系列田间试验和分析,明确了红花大金元、云烟85等烤烟品种在凉山生态环境下的需肥特性、抗病性特点及烘烤工艺特征。确定了优质适产的最优组合模式:云烟85+施氮量75Kg/hm2+种植密度15150株/ hm2;CF209+施氮量75Kg/hm2+种植密度15150株/ hm2;红花大金元+施氮量60-75 Kg/hm2+种植密度16665株/ hm2。另外,筛选出了具清甜香型风格特征的烤烟新品种(系)中烟103(CF209),化学成分协调,成为凉山今后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不同土壤改良方式试验表明,施用菌剂腐熟的有机肥具有促进根系生长发育的功效,促进了烟株的生长发育,有效地增加产量和产值,有效地增加烟叶香气,包括香气质好,香气量足,显著提高烟叶感官评吸质量;另外翻压绿肥处理,地下害虫有加重的趋势;施用玉米秸秆处理,可能因秸秆含N量低、C/N比较高或翻压量偏高等原因,导致秸秆分解过程中产生了微生物与烟株之间的争N现象。不同海拔移栽期试验研究发现,海拔2200m烟区适当提前移栽较利于烤烟的生长发育,随着移栽期的延迟,单位面积产值越来越低;烟叶均价越来越低;烟叶烟碱含量随移栽期推迟有升高的趋势,氧化钾含量有降低的趋势。随移栽期提前,烟叶杂气变小,感官评吸总体质量升高。海拔2000m烟区选择适当时机,在4月25日左右移栽有利,烟叶感官评吸质量最高,香气质、香气量、余味、杂气和刺激性5项指标得分均有提高,可能与推迟移栽期,旺长开片时土壤水分供应充足有关。在海拔1800m或以下,尽量推迟移栽期至5月10日左右,最能与气候条件吻合,烟叶感官评吸质量最高,香气质、余味、杂气和刺激性4项指标得分均为最高,随着移栽期的延迟,烟叶产量和产值都表现为增加的趋势,烟叶烟碱含量有随移栽期推迟逐渐降低的趋势。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株行距最大处理的叶片较大,叶数较多。株距较小时,叶片长宽受到影响。加大株距,有效叶数增加。在光热资源充足的凉山,移栽密度适当加大对烟叶产量和质量有正作用。移栽密度在一定程度上与烟叶内在质量密切相关,感官评吸质量以行株距1.2m×0.5m最好,其次为行株距1.0 m×0.5 m,行株距1.3 m×0.7 m感官评吸质量最差。凉山红花大金元最适宜的行株距是1.2m×0.5m。因此,凉山山地烤烟种植密度以行距1.1-1.2m,株距0.5m为宜;稻田烤烟种植密度以行距1.2m,株距0.5-0.55m为宜。氯对烟叶生长发育和内在质量影响研究试验表明,氯肥的施用对烟叶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中上等烟比例影响不大,施氯处理却提高了产量和产值。从评价结果看,氯肥的施用对于改善原烟的外观质量有一定作用。氯肥的施用提高了烟叶还原糖、总糖和氯的含量;降低了烟碱含量。适当的施用氯肥,可以增加中部叶的香气量,改善余味,减轻杂气和刺激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凉山州优质烤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