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E1A基因调节P21CIP1/WAF1的表达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udqliwe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野生型及双位点突变型E1A介导的溶瘤腺病毒,研究上述病毒E1A、mE1A基因对p21CIP1/WAF1的调控及其抗肿瘤作用。  方法:1.构建穿梭质粒pDC315-E1A:以pXC1质粒(实验室保存)为模板,设计引物,分别引入酶切位点EcoRI和SalI,PCR扩增得到E1A的cDNA,双酶切并纯化PCR产物,克隆进质粒pDC315(实验室保存),构建pDC315-E1A,酶切鉴定并测序。2.构建穿梭质粒pDC315-mE1A:以pDC315-E1A为模板,混合PCR,获得双位点缺失的mE1A的cDNA,EcoRI和SalI酶切、纯化后,克隆至质粒pDC315中,酶切鉴定并测序。同时构建对照质粒pDC315-EGFP,方法同上。3.溶瘤腺病毒的重组、包装和鉴定:质粒pDC315、pDC315-E1A、pDC315-mE1A以及pDC315-EGFP,分别与骨架质粒pBHGE3共转染HEK293细胞,9-14天后出现病毒空斑,经过3次病毒空斑纯化,提取病毒总DNA并应用PCR鉴定,鉴定正确的腺病毒分别命名为Ad5-DC315、Ad5-DC315-E1A、Ad5-DC315-mE1A以及Ad5-DC315-EGFP。4.四种病毒大量扩增后测定滴度,分别感染Hela细胞、Ketr-3细胞及正常细胞HK-2,Western Blot检测腺病毒E1A蛋白在各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细胞周期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53、p21的影响,CCK-8法检测腺病毒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检测溶瘤腺病毒的细胞毒性作用。  结果1.质粒pDC315-E1A、pDC315-mE1A以及pDC315-EGFP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表明构建成功。2.PCR鉴定表明病毒Ad5-DC315-E1A、Ad5-DC315-mE1A以及Ad5-DC315-EGFP包含目的基因。3.四组病毒分别感染Hela细胞、Ketr-3细胞及正常细胞HK-2后,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这三种细胞均能检测到E1A、mE1A蛋白的表达,并且E1A能上调p53、p21的表达,而mE1A对两者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影响。4.CCK-8法、结晶紫染色法显示四种病毒对Hela细胞、Ketr-3细胞均有杀伤及增殖抑制作用,其中仅Ad5-DC315-E1A对正常细胞HK-2存在杀伤、抑制增殖作用。CCK-8实验结果显示病毒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病毒的浓度及感染时间存在正相关性,其中Ad5-DC315-E1A组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增殖抑制作用最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三组与空白对照相比,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成功构建了条件增殖型腺病毒Ad5-DC315-E1A、Ad5-DC315-mE1A以及Ad5-DC315-EGFP,证实了E1A基因在肿瘤胞中的抑癌作用,其能够上调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53、p21的表达,但改造的mE1A失去了野生型E1A的抑癌功能,其介导的溶瘤腺病毒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抑制作用不明显,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自噬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84只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
粤北瑶族银饰汇聚了瑶族几千年的文化内涵,积淀了瑶族先民的宗教信仰,呈现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从连南油岭排瑶银饰的图案纹样、色彩搭配、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分
在当前幼儿园教育中,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一些幼儿园的领导纷纷加强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在当前幼儿园德育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使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