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净距隧道爆破震动效应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交通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大断面多车道隧道在公路建设中普遍出现,并且因为地形等因素的限制小净距隧道也经常出现在公路建设中,因此实际工程中大断面、小净距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一个隧道中,这给设计、施工和科研带来了新的课题。原来在隧道研究中较注重施工状况下的静力学分析,较少考虑爆破震动对隧道的影响。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出现使我们不仅要考虑施工状况下隧道的力学分析,还要考虑爆破开挖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2004年交通部颁布的《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已经加入了小净距隧道爆破震动对于相邻隧道的影响问题。如何使这种震动影响减小是我们目前必须面对的课题。 目前关于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爆破开挖时的震动控制标准可以用震动加速度、震动速度、震动频率等要素来衡量,但目前最普遍的还是以爆破震动速度做为衡量爆破影响因素的主要要素。本文以鹤上隧道为依托,对比监测了后行洞爆破时先行洞拱腰和拱脚位置的震动情况和先行洞对应后行洞已开挖部分和未开挖部分的震动情况。在实测资料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动力分析程序ANSYS/LS-DYNA建模,分析对比了直眼掏槽和斜眼掏槽两种不同掏槽形式下隧道的震动影响问题,并考查了炮眼水平间距在0.3m和0.5m情况下隧道的震动情况。通过考查隧道纵向60m范围内各断面及断面各点的震动速度,较全面、真实的反映了小净距隧道后行洞爆破对先行洞的影响 通过实测数据和模拟数据对比,得出了后行洞爆破时先行洞动态响应的一般规律,并提出了可行的降震方案,为以后类似工程以及爆破震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建筑工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促进我国建筑市场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是多年来我国工程造价领域一直思索和关心
荷载缓和体系(Load—relieving System)作为一种概念引入到结构中,使结构能够自发的对自身构成形态进行调整,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研究该体系的缓和装置、结构形式以及计算理
坝体结构特性和坝基稳定性是重力坝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武都RCC重力坝12#、17#及19#坝段,分别为大坝左岸最高非溢流坝段、河床最高溢流坝段和右岸最高非溢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对于各具体桥梁而言,由于桥位情况千差万别,地形、地质条件又不尽相同,施工工艺和水平又各不相同,因此引起刚构桥下挠的因素有所差异。
端板连接节点是门式刚架轻钢结构中普遍采用的连接形式,由于其构造上的特点,端板连接节点具有非线性性能。目前国内端板连接计算方面还没有设计规范,理论方面仍在探讨研究中,
过去的钢框架节点往往设计成全焊接或栓焊混接等刚性节点形式,以抵抗水平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但在1994年美国的Northrige地震和1995年日本的阪神地震中却发现了框架节点区的梁
水下地形测量在航道、港口、水利、资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是水利工程测量、海洋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河道、水库的水下地形观测是采用经纬仪交会定位,配合超
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型调压井开挖围岩稳定性问题,力学模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直接关系到水电站施工和运行的安全,是水电工程建设的重点问题和关键技术之一。岩体力学介质模型和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最为普遍、范围最广的结构形式,由于钢筋锈蚀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过早破坏,已成为土木工程界关注的一大热点。但是由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造成目前的研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