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新的就业体制的建立,80 90后的毕业生面临新时代的考验。但80 90后的物质充裕、经济富庶,且独生子女比例较多,其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转变,以自我为中心、崇尚自由、讲究品质、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大部分80 90后都经历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权利意识,对自身的劳动权利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因而对现代的工业环境有更高的要求。目前研究领域缺乏针对工厂休憩场所的研究,工厂也绝大多数都缺乏面对一线工人的休憩场所,以至于多数一线工人中午休息在食堂、工作台上简单休息。面对国家政府部门的指责(如2015年初国家工商总局对富士康的超时工作行为的指责),完善工业服务与权利意识成为当务之急,关注一线工人的工作环境、生理需求与身体健康安全也成为必要举措。本文依据理论研究提出工厂休憩场所的优化模型,让工人得到舒适、健康的休憩环境,使得工人更快速的从休息中清醒,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与文献调查得出工厂的休憩场所人体舒适性指标与唤醒空间模型,通过实验室实验得出热、光环境瞬时刺激技术指标,并针对前期实地调研某工厂总装车间进行模拟改造,提供示例。本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对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进行论述;第二章:电子机械厂总装车间现状调研。第一部分论述工厂休憩及场所概况、工厂及工人的基本信息、休憩场所及休息方式、工作-休息排程及疲劳缓解方式、感受与效果;第二部分通过对工厂实地调研与现场实测,并结合文献调查了解重庆地区的基本气候特征与工厂的室内热、光、声环境的的概况及影响因素。第三章:理论综述。综述瞬变-应激理论、记忆-随机理论、人体舒适性理论,初步得出人体舒适性影响因素、瞬变化幅度,提出采用随机变化稳定刺激强度的策略;并依据瞬变-应激理论得出“工厂休憩场所的优化模型”。第四章瞬变实验。本节通过自然基金“教室光环境光生物安全性研究”的子实验“LED光环境下大学生疲劳周期变化规律实验”与“热、光环境瞬变刺激对大学生疲劳影响实验”,得出工人的疲劳周期规律、唤醒空间瞬变刺激时温度、照度、色温的瞬变幅度指标。第五章设计策略。第一节叙述休息空间的人体舒适性指标及具有地域适用性的设计策略,第二节叙述单层车间唤醒空间模型及不同模型的唤醒策略,第三节选择前期实地调研某工厂总装车间作为模拟改造设计对象,并将上述策略进行运用,提供示例。第六章结论与展望。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对唤醒空间适用范围进行展望,同时提出技术指标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