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赛什塘铜矿细菌氧化浸出的工艺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jeffk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省赛什塘铜矿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境内,该地区平均海拔3350~3460米,矿区地势西高东低,全年平均气温1.2℃。该铜矿床位于柴达木准地台南缘台褶皱带的东南端,以铜为主,矿体116个,主矿体铜的平均品位约1.23%,其它矿体一般为0.55~0.75%,矿区平均品位1.12%,总贮量约60万个金属t。铜矿石的自然类型以硫化矿石为主,氧化矿石只占总储量的0.34%。 赛什塘铜矿的硫化铜矿以黄铜矿的形式存在,常被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所包裹。矿物赋存粒度细小,矿石贫矿和富矿分布均匀,传统浮选入选品位要求较高,目前是1.2%。在现有高铜价(≥3万元/金属t)条件下,每年开采处理50万t铜矿石,利润仅400-600万元。开采过程中附带采出的低于0.9%的铜矿石难以经济利用。若将技术调整为:高品位部分仍采用传统浮选工艺,品位较低、难选铜矿石采用细菌浸出技术,那么该铜矿的资源可利用率将增加50%左右,直接增加近90亿元的可利用资源量。其次,由于细菌浸出技术的生产成本约是传统技术成本的1/3,产品结构由出售铜精矿提升为铜材,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改善了矿山的经营状况。这部分品位较低难选铜矿石就目前技术而言,生物浸出技术在赛什塘铜矿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研究通过实验对赛什塘铜品位较低,难以经济利用的资源进行了系统的细菌浸铜实验,结果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 摇瓶实验表明,铜浸出率达到55%,黄铜矿(CuFeS<,2>)全部被细菌氧化转化成赤铜矿(Cu<,2>O),铜的总浸出率高达91.1%以上,说明赛什塘铜矿具有较好的细菌可浸性。 柱浸实验表明,铜浸出率在20%以前铜的浸出较快,仅需85天,此后,溶液铜量不再增加甚至减少,但细菌氧化转化作用仍在进行;表面除铁处理,同时离子催化细菌柱浸,浸出30天,溶液铜的最高浸出率可达41.2%。 赛什塘铜矿含黄铁矿(FeS<,2>)和磁黄铁矿(Fe<,1-x>S)较多,铁含量高,细菌浸出的铜离子(Cu<2+>易交代黄铜矿(CuFeS<,2>)、磁黄铁矿(Fe<,1-x>S)、黄铁矿(FeS<,2>)等矿物,并固化成辉铜矿(Cu<,2>S)、赤铜矿(Cu<,2>O)和单质铜等富铜矿物,使溶液铜量降低。故此种实验室研究方法,使观测到的铜浸出率远小于细菌氧化率。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电池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提高关键在于其正极材料性能的改善。本文从合成工艺、元素掺杂以及
图像分割主要是指将图像划分并标记成各具特性的不同区域并提取出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其研究多年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由于待分割图像的可变性比较大,再加上噪声的存在,构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rn为了让高州市人民医院的青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该院党委的指导下,医院团委结合创建青年文明号的工作要求,开
期刊
论文分析的运动想象脑电(MI-EEG)是一种自发脑电,与国内外大多数起源于诱发事件相关脑电位(ERP)的BCI模式不同,不依赖外部刺激产生用于控制的脑电信号,较符合人正常的生理状
高铁低硅烧结可提高生铁产量,降低焦比,降低成本,是高炉冶炼优质、高产的基本保证。然而研究表明,烧结矿中SiO含量偏低时,烧结过程中产生的液相量减少,粘结相不足,必然使得烧结矿的
天然酶是一种蛋白质,其分子由几百个氨基酸组成,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但是,其昂贵的价格及容易失活的特性限制了酶的广泛应用,因此,制备一些稳定性好且价格低廉的模拟酶来取代天然
通过利用氢氧化铝与碳酸钡以及高铝矿与碳酸钡在高温条件下焙烧生成铝酸钡的研究。探讨了焙烧温度、时间以及氧化铝与氧化钡的分子比对其合成效果的影响,并且对其最优的合成条
催化剂在化工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学工业上90%以上的化学反应都需要用催化剂。全世界每年将有近80万吨的失活废催化剂产生,其中含有多种有价金属元素,且含量很高。堆弃掉,不仅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在痕量超痕量元素分析以及同位素分析、形态分析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多原子离子干扰的存在极大
光导纤维具有数据容量大,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失真率低、抗干扰等优点,光纤传感技术在当今通讯、电子等领域被广泛采用。光纤生物传感器能够提高生物样品的检测速度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