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作为人类一种永恒的情感,一直以来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关注,为此他们也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送别诗名篇。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我们的先辈们就已经在诉说着这种内心的情感体验。后经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代,送别诗的创作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得到了发展,然而却一直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或者说气候。直至唐代,送别诗才在中国的诗坛上大放异彩。这时候的送别诗不仅数量众多、水平高超,而且涌现出了很多的送别诗创作大家,诸如:王勃、王维、李白、杜甫、岑参、李商隐等等。作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岑参的边塞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然而边塞诗在诗人流传至今的四百零一首诗歌中,仅有七十几首,占其诗歌数量的六分之一左右。固然这些带有异域色彩和边塞风情的边塞诗为唐代诗歌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也是岑参诗歌中最具特色的作品,可是笔者认为,对于一个诗人我们需要了解他的多方面创作,而不应该因为其某一方面的成就忽视了诗人其它题材、内容的诗歌创作,因为这样对诗人的定位就难免会有以偏概全之嫌。因此对于岑参我们有必要对占据了其诗歌三分之一还要多的送别诗进行研究。岑参的送别诗创作从其早年隐居嵩阳开始,到中途两度出塞、晚年出守虢州和最后官罢嘉州可以说贯穿了他的一生,所以,通过对这些诗歌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更深入地了解诗人各个时期的思想心态,以及诗人各个时期的诗歌风格。此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评价诗人的地位及其送别诗创作的意义。本文对岑参送别诗的探究主要分为三章来论述:第一章主要从盛唐社会的大时代原因和岑参自身丰富的人生经历及独特的个性两个方面来探讨岑参送别诗大量出现的原因。在这当中主要论述了唐代科举取士、漫游之风以及边塞战争对送别诗创作的促进和影响。岑参个人方面主要论述了岑参一生的丰富经历,包括隐居嵩阳、漫游河朔、两度出塞、以及后来三度为郎、出守虢州、官罢嘉州等,这些经历为岑参创作大量送别诗提供了契机。此外,还谈到了岑参祖辈的重大遭逢对岑参性格及其创作送别诗的影响。第二章主要对岑参的送别诗进行了分类,根据其送别诗的内容和主题将岑参的送别诗分为了五大类:第一类是以反映边塞风光和边战场面为主的边塞送别诗,第二类是以音乐、胜迹来表现送别的送别诗;第三类是慰友落第、贬谪之作;第四类是送友归山隐居之作;第五类是送友及第、赴任之作。这五类送别诗各有其特色,前两类送别诗岑参将送别融入边塞风光、边战场面、胡地音乐和历史胜迹中,从而消解了传统送别诗中浓厚的凄伤、悲苦,为送别诗注入了新的情感内涵和审美特色。后三类送别诗主要创作于早期和晚期,反映了诗人早年和晚年的诗歌艺术追求和创作心态,这一类诗歌的艺术价值总体上不如前两类送别诗,但其中也有不少写得语言清新、质朴和感情真挚的诗篇,反映了岑参除了边塞诗歌雄伟瑰丽之外的另外一种诗歌风格。第三章从总体上论述岑参送别诗的艺术之美,岑参的五类送别诗虽然在题材、形式和内容上各有不同,但它们仍在很多方面具有共通性,主要有三点:一是语言之美,二是画面之美;三是情感之美。这当中分别论述了其送别诗语言的奇异,色彩词的应用,及岑参送别诗中所反映的悲剧崇高美以及所包含的昂扬、乐观的时代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