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络通对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大鼠病理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的影响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f3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肾间质纤维化(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TIF)是各种原因所致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病理特征。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合成和降解失衡,造成大量积聚是引起肾间质纤维化的主要原因。大量临床病理资料表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功能损伤与肾间质纤维化的严重程度较肾小球病变更为密切。且由于肾小管和肾间质在解剖及功能上的密切关系,肾小管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总是伴同或先后发生,可因肾小球疾病引起肾单位缺血、大量蛋白尿及某些变态反应而导致肾小管损伤及肾间质病变,也可因各种原因的肾小管损伤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及各种间质性肾炎导致的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损伤等。目前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除替代疗法及肾脏移植等治疗方法外,尚无其它满意的治疗方法,替代疗法如血透、腹透等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也不能改善肾组织的病理损害,肾移植又存在着肾源奇缺和严重的排斥反应,而且治疗费用昂贵,故深入研究肾间质纤维化的机理及药物的拮抗治疗,成为目前肾病领域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 ARB)已广泛用于临床,<WP=4>经实验及临床观察证实,其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肾脏疾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单一的治疗难以有效地控制疾病,并且ACEI和ARB的副作用及对老年人的肾脏损伤亦使其使用受限,所以寻找具有多种治疗作用,在不同途径和阶段拮抗肾间质纤维化形成,无毒或低毒的安全药物对肾脏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意义。中药复方正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实现治疗作用的,所以被广泛的应用于肾脏临床。然而中药复方对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的干预治疗研究尚在尝试阶段。肾络通是导师赵玉庸教授在临床上用治慢性肾病的基本方,该方可以延缓或防止慢性肾病的进展。本实验应用肾络通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UUO)诱导的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进行干预性治疗并以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为对照,旨在通过观察肾络通对实验动物梗阻侧肾脏组织形态学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Ⅲ型胶原(collagenⅢ ColⅢ)、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 MMP-1)及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1 TIMP-1)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肾络通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拮抗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 本实验研究选用雌性SD 大鼠50只,适应性饲养一周后,分别置代谢笼里取尿,测定尿蛋白及尿红细胞全部阴性,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 group)、模型组(UUO group)、缬沙坦组(UUOV group)、肾络通组(UUOS group)、肾络通加缬沙坦组(UUOSV group),<WP=5>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动物结扎左侧输尿管并在术前一天灌胃给药,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分别灌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实验第21天全部杀检,取左侧肾脏进行病理学观察,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GFβ1、ColⅢ、 MMP-1和 TIMP-1在蛋白及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1)肾组织HE及Masson 染色显示:模型组间质大量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肾小管部分萎缩、管腔闭塞或扩张,肾小球数目明显减少,面积缩小。肾小囊粘连或扩张,小囊周围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各治疗组间质可见多少不等的炎细胞浸润,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肾小管轻度扩张,部分肾小球轻度萎缩,小囊扩张,肾小球数量无明显改变。图像分析显示: 模型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较重; 缬沙坦组、肾络通组、肾络通加缬沙坦组与模型组比较,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明显减少(P<0.05,P<0.01,P<0.01),提示肾络通及缬沙坦均有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其中, 肾络通加缬沙坦组优于肾络通组,肾络通组优于缬沙坦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肾络通加缬沙坦组优于缬沙坦组(P<0.05)。(2)ColⅢ蛋白的表达、分布及半定量分析结果: ColⅢ主要表达于肾间质。假手术组大鼠肾间质ColⅢ呈弱阳性表达,其余各组表达显著增强,为条索状或成片块状。其中,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ColⅢ的阳性面积及积分光密度值均呈显著性升高(P<0.01);缬沙坦组、肾络通组、肾络通加缬沙坦组与模型组相比,ColⅢ的阳性面积及积分光密度值均呈显著性下降(P<0.05,P<0.01,P<0.01),提示肾络通、缬沙坦均可抑制梗阻侧<WP=6>肾组织中ColⅢ的蛋白表达,其中, 肾络通加缬沙坦组优于肾络通组,肾络通组优于缬沙坦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肾络通加缬沙坦组优于缬沙坦组(P<0.05)。(3)TGFβ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分布及半定量分析结果: 假手术组实验动物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小球内TGFβ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均为弱阳性;其余各组表达显著增强,见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及肾小球内。其中,模型组较假手术组TGF-β1的阳性面积及积分光密度值均呈显著性升高(P<0.01);缬沙坦组、肾络通组、肾络通加缬沙坦组与模型组相比,TGF-β1的阳性面积及积分光密度值均呈显著性
其他文献
在浙江温岭采用双顶膜的大棚促早栽培方式开展种植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夏黑为对照,综合4个葡萄新品种物候期、生长习性、果实经济性状、生产成本及其对主要病害的抗性等指标